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印太經濟框架啟動 美國與中國爭奪亞太經濟影響力?

美國總統拜登、印度總理莫迪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了5月23日在日本東京泉花園畫廊舉行的印太經濟繁榮框架(IPEF)啟動活動。

Reuters
美國總統拜登、印度總理莫迪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了5月23日在日本東京泉花園畫廊舉行的印太經濟繁榮框架(IPEF)啟動活動。

5月23日下午,美國總統拜登在日本東京正式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路透社稱此舉是美國在試圖挽回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係(TPP)所造成的損失。

首批成員國共13個,分別是美國、韓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文萊。參與國加起來約佔世界經濟的40%,

拜登稱,「這個框架是一個承諾,與我們在這個地區的親密朋友和伙伴合作,應對確保21世紀經濟競爭力最重要的挑戰。」

美國官員也提到了中國在其中的角色,比如,「為印太國家提供面對關鍵問題時與中國不同的方法」;再比如,「獨立於中國的安排」。

「四大支柱」

印太經濟繁榮框架(IPEF)啟動活動。

Reuters

「印太經濟框架」最早在2021年10月,由美國總統拜登在東亞峰會上首次提出,他宣稱要建立一個適應需求的多邊伙伴關係。

目前透露的信息看來,印太經濟框架主要特點是「四大支柱」和「半包容性」。

今年2月,白宮發佈的《美國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中闡釋,「印太經濟框架」旨在促進高標凖貿易,管理數字經濟,提高供應鏈彈性和安全性,促進透明、高標凖基礎設施投資並建立數字連接等。

有美國媒體將其形容為「四大支柱」,即供應鏈韌性及安全性、數字貿易公平、基礎設施及綠色能源、稅收及反腐敗。

拜登在5月21日的記者會上,對其內容的表述順序略有不同,但內容大致相同。他表示,IPEF是「整個印太地區的經濟戰略,旨在加強成員國在基礎建設、數字經濟、清潔能源、全球最低稅收以及供應鏈等領域上的合作」。

綜合來看,「印太經濟框架」目標在數字經濟、供應鏈、綠色能源、稅收與反腐這四個領域加強成員國之間的一體化。

「半包容性」

5月23日下午,美國總統拜登在日本東京正式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

Reuters

拜登在上述記者會上還表示,與美國已宣佈退出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額協議》(CPTPP)的內容「是分開的」,具有"半包容性"(semi-inclusive)。

「印太經濟框架」並不是一個自由貿易協定,而是一種比傳統自由貿易協定更為寬鬆和量身定制的安排。

根據框架規定,各成員國必須簽署至少一個模塊內的所有組件,但不必參與所有的模塊,而且該框架將不包括降低關稅壁壘等市場准入條款。

《紐約時報》稱,簽署協議後,13個成員國都將獲准在四個領域中選擇一個方面談判協議,而不必對所有領域都做出承諾談判範圍應當在6月底或7月初前劃定,拜登政府則希望能在12至18個月間敲定協議,然後將其提交至每個政府進行批准。

這種安排使得美國可以規避在其國內高度敏感的降低關稅壁壘等市場准入問題,美國的勞工組織極力反對類似安排。此前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TPP)也因為缺乏國內支持而流產。

然而,IPEF的這一特點也被外界詬病——可能需要符合各種關於稅收、勞工保障、清潔能源的要求,卻難以獲得低關稅、新市場等好處。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貿易專家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表示,「看來白宮已經決定讓IPEF的啟動儀式更像是一個邀請所有人參加的開放式酒吧派對, 但如果政府想讓各國加入進來,最終將不得不提供更多的實際利益。「

IPEF背後的中國角色

拜登和習近平握手資料照片

Getty Images
拜登和習近平握手資料照片

對於IPEF在區域經濟影響力上對抗中國,美國官員並不諱言。上周末,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受訪時表示,有關框架旨在「有效反制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是「獨立於中國的安排」。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也表示,這一「新型經濟框架」還包括協調出口管制,以「限制向中國出口『敏感』產品」。

「無論如何,這都是美國在該地區進行的最重要的國際經濟接觸,」雷蒙多稱,IPEF的啟動」標誌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它將恢復美國在該地區的經濟領導地位,並為印太國家提供面對這些關鍵問題時與中國不同的方法。」

對於中國而言,協議參與的國家中,日本、韓國等都與中國有著密切的經貿往來和技術交流。

拜登和韓國總統尹錫悅的聯合聲明中強調,雙方承諾將深化和擴大在「關鍵和新興技術及網絡安全方面的合作」,包括半導體、環保電動車電池、人工智能、量子和生物技術、生物製造和自主機器人等。

聲明還稱,為「防止先進技術被用於侵犯國家安全及經濟安全」,韓美雙方決定「在涉及敏感技術的投資審批,及出口管制方面加強官方合作」。

晶片

Getty Images
半導體領域是中美在「科技冷戰」中交鋒的核心領域。

韓國《朝鮮日報》分析稱,拜登將三星工廠作為訪韓首個行程,或旨在傳達希望在美國主導的半導體供應鏈重組中,將韓國作為主要合作伙伴的信息,此舉也再次明確了韓國半導體是支撐韓美同盟戰略價值的「核心戰略資產」。

而半導體領域是中美在「科技冷戰」中交鋒的核心領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研究員張茉楠向中國媒體表示,美國希望借助「印太經濟框架」與中國「脫鉤」,並在現有條件下吸納更多經貿伙伴,尋找供應鏈替代方,更要拉攏其他國家形成對中國的「合圍」,將中國排除出地區貿易體系。

張茉楠稱,「印太經濟框架」很大程度上已經是一個地緣經濟概念,它與美國現行的「印太戰略」完全契合、互為補充。美國希望借「印太經濟框架」補足「印太戰略」缺乏經濟支柱的短板,既握「軍事大棒」,又揮「經濟大棒」。

5月22日,中國外長王毅表示,美國是不是在把經濟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用經濟手段脅迫地區國家在中美間選邊站隊?地區國家有理由要求美國老實回答。

他還稱,中國同地區國家一樣,樂見有利於加強區域合作的倡議,但反對製造分裂對抗的圖謀。美國「印太經濟框架」屬於哪一類?首先要劃出一個大大的問號,看透其背後隱藏的圖謀。

奧巴馬之後,美國再次「重返亞洲」?

2016年3月3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核安全峰會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

Getty Images
2016年3月3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核安全峰會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

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任內,為制衡中國影響力而力推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其對貿易自由化有著很高的門檻。但繼任者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在2017年宣佈退出該協定。

在2017年美國宣佈退出TPP後,日本領導改組CPTPP的談判。2018年,澳大利亞、加拿大、智利、日本、墨西哥和新西蘭等11個國家在智利聖地亞哥簽署了CPTPP。

2021年9月,中國已正式申請加入CPTPP。CPTPP擁有更低的關稅和更高的貿易自由度,還涵蓋了加拿大、秘魯等美洲國家,這可以提升中國參與主導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此外,當CPTPP生效、成員國之間開始實行零關稅,若中國被排除在外,可能直接影響中國商品在亞太市場上的競爭力。

美國退出了當年為了制衡中國而構建的自貿協議,中國卻隨後積極申請加入。不僅如此,2020年11月,包括中國和亞太14國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在周日(11月15日)簽署。這一協定因所涵蓋的人口之多、貿易及經濟總量之大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但是,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美國並不在其中。

僅僅不到5個月後,拜登就第一次提出「印太經濟框架」,力圖與中國爭奪區域經濟影響力。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