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李家超YouTube賬號被封和輿論控制權「寸土必爭」

Former Hong Kong Chief Secretary John Lee Ka-chiu talks to reporters after submitting his nomination form to the Returning Officer in Hong Kong, China, 13 April 2022.

EPA

香港特首候選人李家超在視頻平台YouTube的帳號被停用後,引起許多香港建制派人士不滿,部份更形容是美國政府的打壓。

李家超的臉書(Facebook)專頁目前仍然正常運作。他在臉書刊登聲明,形容YouTube停用他帳號的行為是美國的「所謂制裁」,但只會令他更堅信自己「所做的事是對的」。

中國外交部周四(4月21日)回應事件時批評,谷歌以遵守制裁為借口,甘當美國政府干涉別國內政的政治工具,是「完全錯誤無理」,對此堅決反對。

香港媒體普遍認為,YouTube的母公司谷歌(Google)決定終止李家超YouTube帳號,臉書母公司Meta卻繼續容許李家超在臉書和Instagram開設帳號,主要的分別在於YouTube有機會在李家超的視頻投放廣告,之後向李家超支付廣告費,而臉書沒有這個功能。

但分析認為,每家公司的做法,主要取決於它們各自的法律部門對美國的制裁措施如何解讀。

李家超為了競選香港特首,在YouTube、Instagram、臉書等平台開設了帳號。

他的競選團隊在YouTube帳號中原本上載了他宣佈參選時的演講、和一些他與香港市民交流的片段,但至今專頁上變成顯示因為帳戶違反了谷歌的使用條款,因此已被終止。

李家超競選辦公室主任譚耀宗周三(4月20日)表示,收到谷歌通知,頻道因為違反美國制裁相關政策,因此被停用。

BBC中文就事件向臉書的母公司Meta查詢。 Meta回應指李家超可以繼續在臉書和Instagram開設帳號,但不會提供付費功能。 Meta的回應又說,公司受美國法律約束,如果發現有帳號受被制裁人士直接或間接管理,「就有法律責任去採取某些行動」。

谷歌回應路透社查詢時指,公司需要遵守美國相關的制裁法例,因此關閉了李家超的YouTube頻道。

政治表態和「寸土必爭」

香港不少建制派人物在臉書、YouTube等平台都有帳號,而且有不少追隨者。本身在YouTube有30多萬名訂閲者的建制派立法會議員陳穎欣也批評YouTube的決定,但同時說自己不會以放棄YouTube作為回應,又說建制派在爭奪輿論控制權的時候要「寸土必爭」。

香港媒體引述中國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形容,這不是個別事件,而是「美國的政治表態」。

他質疑谷歌是受美國政府壓力才停止李家超的頻道,又認為目前國際形勢下,美國會對香港和中國大陸採取更多遏制措施。

北京2020年6月實施香港國安法,美國政府隨即宣佈將部份香港官員列入制裁名單,限制任何在美國有業務的公司與這些人交易,包括特首林鄭月娥和當時的保安局局長李家超。

當時許多在美國有業務的中國公司也配合制裁,包括中國銀行等。業內人士當時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一家公司即使不是美資公司,如果它們繼續與被制裁人士有業務往來,美國當局就可能會對它們採取行動。

香港警察2019年示威浪潮期間,曾經推出服務讓市民透過Meta旗下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向警方舉報暴力行為。但警方的帳號之後被WhatsApp刪除,於是改為在微信、Line等平台提供類似的服務。

美國當局實施制裁後,Meta也宣佈,將會禁止被制裁人士使用旗下平台的付費服務,例如刊登廣告。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每一家公司對美國制裁措施的解釋都會有分別。 「這些美國公司看到有制裁令,就會自行決定應該要做什麼。」

方保僑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說,他認為李家超的情況也一樣。

「這些公司在美國總部的法律部門,會決定需不需要像YouTube一樣完全封鎖他的帳號,抑或像臉書一樣決定只會不讓他付費打廣告,但保留帳號。」

方保僑認為,李家超仍然可以使用中國大陸的微博、視頻網站bilibili等,受眾可能有點不同,但這些網站在香港也有不少用戶。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