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上海疫情爆發致中國防疫政策搖擺不定

2

Reuters

上海疫情持續,新增的本土確診人數持續數日創新高。本是「精凖防疫」模範生的上海在本輪疫情「失手」。疫情外溢後,中共定調堅持「清零」,上海探索「精凖防疫」之路走到盡頭, 多地司空見慣的嚴苛的封控措施降臨到這座2600萬人口的城市。

近日,上海單日本土新增案例維持在2.5萬例,本輪累計總數超過20萬,重症一例。周日(4月10日)上海單日案例數升至26,087,佔全國總數的近95%, 其中, 96%以上為無症感染者。

有專家稱,即使上海在本輪疫情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中國不會在短時間內改變防疫策略。但是, 用清零和封城等措施應對由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Omicron)引發的疫情屬於用老辦法應對新問題。 未來中國如果選擇開放,則需從法律和政策上鬆綁,提高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種率和改變「清零」參照指標。

上海已進行多輪核酸檢測。

GETTY IMAGES
上海已進行多輪核酸檢測。

搖擺的政策

三月,中國曾出現多個看似給「清零」政策鬆綁的信號。彼時,上海疫情仍屬可控範圍,堅持過去兩年的「精凖防疫」策略,即用最小的社會成本控制疫情,既做到快速追蹤,又能保障城市生產生活的正常運轉。

3月15日,中國國家衛健委更新的第九版新冠診療指南, 重大變化包括規定輕症集中管理,而非送至定點醫院治療。其次國外藥廠輝瑞的新藥Paxlovid獲官方推薦進入臨牀治療。

3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稱:「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彼時外界解讀這是中國最高領導層首次承認,過去兩年為其「清零政策」和嚴苛的封控措施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這些似乎都在預示,中國在為未來可能的社會開放做凖備。

但4月3日,上海單日本土新增陽性病例425例,無症狀感染者8581例。中央向上海發出疫政策定調明顯轉向。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4月3日赴上海督戰後,明顯代表上海「精凖防疫」的自主政策的終結,取而代之的是中央的「嚴格堅持社會面清零不動搖」。

牛津大學傳染病學教授陳錚鳴對BBC說, 這次中國上海出現政策上的搖擺,是因為奧密克戎這個新對手一下子讓上海破防了, 而且中國的疫情不只是一個科學問題。

陳錚鳴進一步解釋稱:「可能更多的是按照既定方針辦,因為這幾年中國的防控政策還是比較成功,屬於比較一刀切的運動式方法。但這一波疫情能否受控有很大不確定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冬奧總結會上表揚中國的防疫政策。

Reuters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冬奧總結會上表揚中國的防疫政策。

「政治運動」

習近平近日在北京冬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稱讚冬奧主辦方成功透過閉環管理,防止新冠肺炎在奧運工作人員和運動員之間傳播,保障各方人員健康。

與此同時,上海疫情未有緩和跡象,市民被要求居家隔離多日,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被集中於方艙醫院管理,解封遙遙無期,物資保障堪憂,過去兩周出現醫療資源擠兌和次生醫療危害也時有發生。

上海浦東新區被封控管理兩周多的一位居民對BBC記者表示:「這樣做毫無科學根據和意義。它唯一的意義就是政治意義:這已經是一個政治運動。這樣做的意義是滿足領導的政治意圖,因為中國的清零政策不能失敗,所以就一條路走到黑,不管老百姓死活和經濟代價有多大。」

「與毒共存」對中國官方來說,是極其刺眼的字眼,這代表西方的「躺平」防疫政策和對生命的漠視。與中共一直宣傳的人命至上的防疫凖則背道而馳。過去兩年,官媒大力宣傳「清零」政策的成功,和中共制度的優越性,在中國國內贏得民族主義者的擁護。

該名居民感嘆道:「太瘋狂了。像我們這代80後,之前沒體驗過文化大革命,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社會式的瘋狂的政治運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V37ksZRS8

法律和政策層面的鬆綁

陳錚鳴指出,中國開放的條件逐漸成熟但未完全成熟,涉及多方面的考量。

未來首先需要將新冠肺炎降級為乙類進行管理,進而從政策層面進行改變。

2020年1月,中國衛健委的公告對新冠肺炎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各級人民政府、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其他政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可以依法對病人採取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等系列防控措施。

近期中國的社交網絡流傳一些因居民拒絶到方艙醫院,被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以違反《中國傳染病防治法》為由強行帶走的視頻。

上海疫情失控後,多名官員因防控不利被免職。其中包括疫情重災區的浦東新區,3名處級幹部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免職。

「降到乙類以後,(可能)就不會出現比如抓人,官員因疫情防空不利被開除這樣強硬的措施。一定要有法律依據,否則下面就無所適從。醫學界在症狀診斷做了一些輕微調整,但我覺得還未觸及到核心,」陳錚鳴解釋說。

上海曾是「精凖防疫」的模範生。

GETTY IMAGES
上海曾是「精凖防疫」的模範生。

高危對象疫苗接種率

據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達2.64億人。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3月18日表示,中國還有5200萬60歲以上老年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種(接種兩針疫苗)。

陳錚鳴表示,接種率也是開放與否的參照。 「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跟(第五波疫情初期的)香港一樣,高危的對象沒有全程接種疫苗。」

香港從2月初爆發第五波疫情以來,截至4月11日,共有8600多人死於新冠疫情,其中絶大部分是老人。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薛達(Siddharth Sridhar)曾形容這是一場「可預見的悲劇」。面對香港老人疫苗接種率低的事實,他指出:「 過去一年,科學界普遍共識,疫苗可以顯著降低死於新冠肺炎風險,但不幸地,香港長者要用『性命』去證明這一點。 」

中國大約有500萬腫瘤病人,屬於有基礎性疾病的高危人群:「那這一部分人一旦感染,風險就非常高。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該不該開放?確實比較糾結。」陳錚鳴補充道。

「清零」指標的調整

中國目前的官方發佈和大部分媒體的報道中,著重關注感染者數量,而非死亡和重症率這樣的指標。

陳錚鳴評論稱:「假如指標不變的話,中國永遠不可能開放。因為一旦開放,疫情勢必擴散。如果還是『清零』,是清零死亡重症還是清零感染?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他說,如果中國選擇開放,過程會非常漫長,「因為觀念的改變,這個難度最大,尤其是這幾年中國都採取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措施,也非常有成效,一下子要改變(防疫策略),我覺得很難。」

他預測中國可能還是採取「以拖待變」的穩妥措施,等待傳染力更強,毒性更弱,像普通病毒感染一樣的變種出現。

「但能不能等到那一天,現在很難講,誰都沒有把握。萬一等不到,需要做預案。這種持續的封閉、半封閉或者疫情一爆發,採取的極端封城措施,社會能不能承受,代價有多大,確實需要考慮。」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