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BBC全球最大規模研究:關於善舉 我們了解到的10件事

善舉

Getty Images
善舉幫人樂己

什麼是kindness?善良、善舉、友善或仁慈之心?其實,所有這些都可以是kindness。

雖然目前世界並不太友善和太平,但這也可能正是我們最需要善舉的時候。

2021年8月,BBC廣播四台曾發起了一個名為「善舉測試」(The Kindness Test )的調查。它是由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心理學家班納吉教授領導的團隊負責的一項網上研究。

人們可以自願選擇是否參加這項研究,最後共有6萬多人參與,使它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項有關善舉的深入研究。

以下是我們從中了解到的十大事實。

一,善舉非常普遍

friends

Getty Images
幫人和得到幫助都是善舉的體現。

四分之三參與調查的人告訴我們,他們經常或幾乎一直得到來自家人或密友的善舉行為。當我們詢問他們,最近一次有人對他們有善舉是在什麼時候,16%的人說就在一小時之內;43%的人說就在昨天。

調查還顯示,無論人們的年齡多大以及居住地點在哪裏,善舉都非常普遍。

二,最常見的善舉是在別人有需要時伸出援助之手

日常生活中的善舉並非是一定要為慈善機構去攀登珠穆朗瑪峰或是從燃燒的建築物中救出某人(當然這些行為都非常出色),只要能幫助別人、並能帶來改變就行。我們的研究發現,大多數善舉非常平凡。

比如,當人們有需要時提供幫助是受訪者報告的最普遍的善舉。其次是給朋友幫忙、為人開門、幫陌生人拾起他們掉的東西,以及向那些境況不如自己的人表示擔憂與同情。

三,三分之二的人認為新冠讓我們更善良

參加「善舉測試」的人們認為,就他們的一生而言,善舉水平或者保持不變(39%)或者有所下降(36%)。但是,新冠大流行期間的經歷似乎非常不同,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這一前所未有的階段讓人們變得更友善。也許是因為它如此艱難,人們願意花更多時間相互關照,並留意到那些可以帶來如此不同的小小善意之舉。

四,善舉與幸福有關聯

行善令我們感覺更好

Getty Images
行善令我們感覺更好

經常得到別人許多善舉的人幸福感更高,這一點可能並不奇怪。但研究還發現,那些施予更多善舉、或者注意到別人善舉的人平均而言也能獲得更多幸福感。這與之前許多研究相符合:也就是,為善最樂。

五,性格外向者給與和得到的善舉更多

性格對一個人對行善的頻率有很大的影響,但同時也對別人對他們的友善行為有影響。在該測試中 還包括一項性格測試,那些最善良的人更可能在性格比較外向、合群以及開通方面得分更高。

而在性格開通方面得分高的人通常更具想象力和好奇心,他們喜歡體驗新鮮事務。當然,這都是平均而言。因此,你也可以比較文靜,以及不太熱衷新體驗,但仍然非常友善。

六,家中是善舉發生最多的地方

dancing

Getty Images
讓家人開心也是善舉

當我們詢問善舉發生的場合時,排在第一位的是在家中,其次是在醫療場所、工作場所、綠地空間以及商店。而最不友善的地方則是網上、公共交通以及大街上。

好消息是,受訪者一致認為,人們在工作中看重善良這一品質,尤其是在社服、健康保健、餐飲/酒店等服務行業以及教育領域。

七,平均而言女性善舉略多,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是如此

當然,此項調查不得不依靠自我報告的結果,因此,不排除女性和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覺得他們應該說自己善良,這樣看起來比較好。

但也有相當多的人願意承認自己不夠慷慨,例如,之前的研究顯示,我們在衡量自己善良程度方面表現得不錯,因此我更願意相信人們的話。

八,我們擔心自己的善意會被誤解

當問到什麼可能令人們停止善舉之時,最首要的原因是,人們擔心自己的善意可能會被人誤解。

受訪者還說,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成為所希望的那樣友善。一半的人說,社交媒體在阻止他們善舉中起著一定的作用。

九,與陌生人交談的人見證和得到更多的善舉

這一點很有意思,即使考慮到性格特徵,在那些與陌生人交談和不跟陌生人講話人之間仍然存在差異。所以,外向性格的人不僅更可能友善,而且,因為他們外向,也更可能會跟陌生人交談。

無論你性格如何,與陌生人交談越多,那麼平均而言,所獲得的善舉可能也越多,而且,所注意到的身邊發生的善舉也越多。

十,收入對人們有多友善影響不大

賺多少錢與友善與否沒有任何關聯

Getty Images
研究發現,賺多少錢與友善與否沒有任何關聯。

總的來說,人們賺多少錢與是否友善沒有任何關聯。但我們也讓受訪者想象一下,如果他們收到了850英鎊(約7650人民幣)的意外之財,可能會放棄多少?

雖然有些人誠實地表示,他們一分錢都不送人。但平均下來,受訪者會捐贈252英鎊。那些收入最低的人傾向說,他們平均會捐贈較低的金額,這是有道理的,因為捐太多他們負擔不起。

但有趣的是,收入最高的人也(往往)捐得最少。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