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烏克蘭俄羅斯危機:亞洲經濟體為何在對俄國制裁問題上有分歧

不少亞洲國家希望利用美國的影響力來制衡中國,但印度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就希望俄羅斯可以扮演一個平衡的角色。

Russian Foreign Ministry
不少亞洲國家希望利用美國的影響力來制衡中國,但印度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就希望俄羅斯可以扮演一個平衡的角色。

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後,成為世界上面臨最多制裁措施的國家之一,但亞太地區只有數個國家,願意對莫斯科政府採取懲罰措施。

其中,中國拒絶直接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拒絶對俄羅斯實施任何制裁行動。印度、巴基勒坦、越南、孟加拉、老撾和蒙古都對聯合國大會早前譴責俄羅斯軍事行動的決議案投棄權票。

而另一方面,親西方的政府,包括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台灣都分別實施制裁,包括日本和韓國政府把部份俄羅斯銀行剔出國際銀行使用的SWIFT通訊系統,但實際影響有限。

這是因為參加制裁俄羅斯行動的亞太經濟體加起來只佔俄羅斯全球貿易的8%。

孟加拉政策建議與治理研究所所長卡蘇(Syed Munir Khasru) 指,中國和印度加起來佔俄羅斯對外貿易的18%,沒有這兩個亞洲大國,制裁行動「對俄羅斯不大可能會有嚴重影響」。

而總統普京也早有凖備。俄羅斯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西方國家已經實施制裁,卡蘇說莫斯科政府當時開始「降低美元在俄羅斯外匯儲備的佔比,兌換成黃金或中國的人民幣」。

中國為何投棄權票?

在北京來說,它正在衡量對莫斯科當局採取行動的好處和壞處。

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俄羅斯的入侵行動前數星期,北京取消了對俄羅斯小麥進口的禁令,並簽署為期30年的協議,從俄羅斯購買更多的天然氣。

同時,包括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等公司和銀行都開始使用人民幣結算。

新加坡駐俄羅斯和駐聯合國前代表考斯甘(Bilahari Kausikan) 認為,中國主要有三個考量。

首先,中國因為新疆、西藏和台灣等問題,對主權、領土完整和不干涉外國內政等國際關係原則十分敏感。

考斯甘形容,俄羅斯的侵略行為「直接、而且嚴重地違反這些原則」,但他同時指出中國還有第二個考量:除了俄羅斯外,中國沒有其他戰略地位與俄羅斯相近的伙伴。

而雖然中俄都不太喜歡一個由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體系,但考斯甘說,中國與這個體系交織的程度比俄羅斯更深,而且在中國來說,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市場比俄羅斯更重要。

他認為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希望穩住局勢,避免被針對俄羅斯的制裁行動影響。

不少亞洲國家都有反戰示威,批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Getty Images
不少亞洲國家都有反戰示威,批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印度站在哪一邊?

俄羅斯是印度和越南的最大武器供應國,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上月也剛好在莫斯科與普京商討興建天然氣管道的計劃。

考斯甘說,印度擁有大量蘇聯時代的武器庫存,需要保持運作。「而需要讓它們繼續運作的原因是為了應對中國。」

雖然印度與俄羅斯關係密切,它同時與美國、日本和澳洲建立了四方聯盟,這個聯盟的組成被視為是應對中國的反應。

印度駐俄羅斯前大使莎隆(Pankaj Saran)早前在社交網站發言說:「印度站在哪一方?印度站在自己的一方。」

我們可以透過這種取態,了解亞洲對俄羅斯軍事行動的反應。這裏的政府早就習慣要就不同事情選邊站,從貿易糾紛到人權議題都一樣,但在經濟議題上,它們的反應經常十分務實。

卡蘇說,如果以印度為世上最大民主國家這個角度看,一般人以為它會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為,但「許多國家考慮的重點都是以自身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而不是尊重原則和國際慣例」。

騎牆派

聯合國早前就俄羅斯入侵的議案,也顯露了亞洲國家的分歧。當時有五個國家投下反對票,包括俄羅斯,還有朝鮮。

緬甸的代表投票支持譴責俄羅斯,但它的駐聯合國代表由去年軍事政變前的文人政府委任,因此投票意向與現在實際掌控權力的軍政府的取態相反。而俄羅斯在去年政變後,繼續向緬甸出口武器。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科學系副教授莊嘉穎形容,其他規模較小的亞洲經濟體通常來說都會避免批評中國和俄羅斯等大國,以免被它們懲罰,但現在被迫要在俄羅斯、中國和西方陣營之間表態。

「它們明白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十分過份,也對它們賴以維持的主權概念構成挑戰,因此它們選擇沉默,一方面不希望批評莫斯科政府,同時不支持它的行動。」

他指出,即使是西方國家的盟友當中,韓國取態較保守,因為它明白需要就朝鮮問題與俄羅斯合作,同時不想不必要地激怒中國。

聯合國早前就讉責俄羅斯入侵的議案,也顯露了亞洲國家的分歧。

Getty Images
聯合國早前就讉責俄羅斯入侵的議案,也顯露了亞洲國家的分歧。

不少亞洲政府擔心,它們都與中國有邊界糾紛,而北京政府現在正密切注視烏克蘭的局勢,看看在將來自己與鄰居爆發邊境衝突時可以做些什麼。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學者曼哈雷·查特吉·米勒(Manjari Chatterjee Miller)說,不少亞洲國家希望利用美國的影響力來制衡中國,但印度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就希望俄羅斯可以扮演一個平衡的角色。

這解釋了為什麼一些國家選擇不直接批評俄羅斯,但反過來說,另一個問題是:中國可以從俄羅斯的入侵行動學到什麼?

米勒形容,中國想理解的問題包括:「如果無法約束俄羅斯、如果制裁沒有效用,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對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蠶食活動或台灣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她又說,棘手的地方在於,隨著石油價格上漲、戰爭持續、暴行不斷發生,那些騎牆派還能沉默多久。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