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俄國入侵烏克蘭、普京核威脅 BBC中文解答讀者關注的六個問題

graphics

BBC

編者注:BBC中文近期推出《你問我答》欄目,以方便讀者更多參與,也使我們的選題和報道更切合受眾需求。我們會在熱點新聞或要聞中加入互動窗口,讀者可以藉此聯絡我們,提交問題。

自俄國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舉世關注烏克蘭局勢走向。

BBC中文此前在幾篇報道中加入互動窗口,收到讀者不少回應和提問。下面是其中幾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希望BBC 前線記者的報道和評論員的分析有助於釋疑。


世界大戰?

問:我有聽過一些預言,這場戰爭有可能會改變世界的局面,說極端些可能會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有沒有可能成為這次世界大戰的開端?

答:這個問題從烏克蘭局勢出現緊張苗頭起就開始可以聽到,而普京公開發出核威懾之後更顯迫切。過去幾十年遇到國與國之間武裝衝突、緊張持續加劇時也常常會被提到。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槍炮聲中總能聽到 「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不會爆發」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分析認為再次爆發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不大,普京的核威懾言辭與核打擊行動之間還有很大距離。美國立即譴責了他的決定,稱其為「不可接受的事態升級」。

俄烏停火談判周一(28日)開始,但烏克蘭各地局勢明顯惡化,人道危機加深。

3月1日,靠近俄羅斯邊境的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市中心的自由廣場遭到俄羅斯導彈襲擊,引發巨大爆炸,市中心的政府總部和市中心廣場附近的歌劇院和音樂廳都被擊中。

當天,衛星圖像顯示,一支長約40英里的龐大俄羅斯裝甲車隊正在向烏克蘭首都基輔推進。

對於俄烏邊境地區的戰火是否會演變成世界大戰,BBC 安全事務記者弗蘭克·加德納(Frank Gardner)回答:不會

因為儘管俄烏邊境局勢目前很糟糕,但目前並不涉及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直接軍事對抗;只要俄羅斯和北約之間沒有直接衝突,那麼這場危機就沒有理由陷入一場全面的世界大戰,

對於北約和西方來說,最終的紅線是俄羅斯是否威脅到一個北約成員國。根據北約協議第5條,整個西方軍事同盟有義務保衛任何受到攻擊的成員國,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等東歐國家,烏克蘭不是。

西方制裁加大的同時,俄羅斯肯定會以某種形式進行報復。在俄羅斯的西方企業可能會受到影響,但如果普京做出決定,則影響的範圍和深度可能增大。

「報復」可能採取網絡攻擊的形式,就像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警告的那樣,可能針對銀行、企業、個人,甚至是關鍵的國家基礎設施。

加德納認為,目前最大的風險在於俄國和西方之間關係多年逐漸下滑,現在已經降到了零。

可以比較肯定的是烏克蘭與俄國緊張升級,使得冷戰格局再現的可能性大增。BBC資深國際事務編輯辛普森專門分析:

如有其他關於俄烏衝突局勢的問題需要解答,可用表提交或聯絡我們。

核潛艇

Getty Images

核武風險

問:普京最終會使用核武器嗎?

答:周日,普京總統下令他的軍隊將俄羅斯的「威懾力量」——包括核武器——轉移到「特殊的作戰模式」。這番言論令許多西方分析人士和政府官員感到不解,但普遍認為更多是一種口頭警告,向北約發出的直接、公開的阻遏信號,而未必是行動宣言。

BBC安全事務記者科雷拉(Gordon Corera)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核警告是普京向本國人民強調這一信息的一種方式。另一種解讀是普京擔心西方計劃向烏克蘭人提供軍事援助,希望以此警告他們不要太過分。

但是,他補充道,即使如此,風險依然存在 —— 如果一方誤解另一方或事態失控,總是存在誤判的風險。

「令人擔憂的是,普京變得孤立無援,很少有顧問願意告訴他真相。有些人擔心他的判斷會變得不穩定。有些人希望,如果他真的走得太遠,其他指揮系統更靠後的人可能不願意執行命令。任何核衝突的風險可能略有上升,但仍然很低。」

BBC 安全事務記者加德納指出,俄羅斯和美國總共擁有超過 8000 枚可部署的核彈頭,因此這裏的風險非常高。 "MAD"的舊冷戰格言——相互保證毀滅——仍然適用。

普京的決定

問:為什麼普京選擇現在入侵烏克蘭?

答:BBC首席國際事務記者麗絲·杜賽(Lyce Ducet)說,我們現在仍然沒有全部答案,但這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她說:「這場戰爭通常被稱為弗拉基米爾·普京的戰爭——人們普遍認為他是推動這場戰爭的人,沒有人清楚他能夠並願意走多遠試圖控制一個他認為不應該作為一個國家存在的鄰居。」

也有不少猜測,包括普京是否感到北約的弱點,特別是看到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塔利班接管後出現的混亂崩析之後,以及俄羅斯領導人是否因為新冠疫情而陷入孤立、焦慮的心態。

路透社2月25日報道說,英美情報機構在24日普京下令攻打烏克蘭前已經得知這個決定。

據路透社報道,英國秘密情報局,即軍情六處(MI6)負責人理查德·摩爾(Richard Moore)在推特上說:「我們揭露了他(普京)企圖設計’假旗’、假攻擊以證明他的入侵是正當的。」

「這次襲擊是蓄意已久的、無端的、殘酷的侵略。」摩爾沒有給出任何情報的來源。

關於戰前俄羅斯曾做了哪些備戰工作,BBC記者曾有此報道:

一名英國高級軍方消息人士表示,普京並不打算攻擊北約,他只是想把烏克蘭變成像白俄羅斯一樣的附庸國。


濃煙

AFP

美國的態度

問:請問拜登的立場究竟是什麼?為什麼美國這次在俄烏衝突上又選擇不出兵?

答:美國沒有調動在歐洲的駐軍出兵烏克蘭,但不斷加強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言辭強硬。關於美國拜登政府對俄烏戰爭採取這種態度,負責美國國務院新聞的BBC駐美記者芭芭拉·普勒特·烏什爾( Barbara Plett Usher)分析,主要有五個主要原因:

  • 烏克蘭不涉及美國國家安全利益
  • 拜登不搞軍事干預主義
  • 美國人也不想打仗,70%以上國民反戰
  • 超級大國對峙的危險
  • 沒有條約責任

詳細分析報道點擊這裏。

裝甲車

EPA

北約的態度

問:我有朋友在烏克蘭,我也在烏克蘭生活6年。我的問題是,為什麼北約不軍事介入?

答:這也是許多關注烏克蘭局勢的網友共同的問題。

BBC安全事務記者加德納 (Frank Gardner)說,北約特意不進入烏克蘭,即使基輔呼救也按兵不動,因為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而北約也不願意與俄羅斯開戰。

如果俄羅斯入侵行動變成長期佔領,那麼西方盟國很可能會公開援助烏克蘭抵抗力量,就像美國1980年代支持抵抗蘇聯侵略的阿富汗聖戰組織一樣。當然,在那種情況下,普京也肯定會有反制措施。

同時,北約確實在緊急加強東線防務。具諷刺意味的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本意是削弱北約在東歐的力量,而結果事與願違。

關於烏克蘭局勢今後可能的發展方向,更多分析請點擊這裏


西方的制裁

問:為什麼美國和歐盟認為僅靠制裁就能威懾普京?

答:不少讀者的問題涉及普京下令入侵烏克蘭和核威懾,以及西方的制裁。

BBC首席國際事務記者麗絲·杜賽(Lyse Doucet)在基輔目睹了西方制裁正在生效,但仍不夠。她從基輔發來報道說:

「最近幾天,我們看到制裁、限制以及全球各國和組織採取的行動正在緩慢但確切無疑地加強。

「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第一批制裁在一個又一個首都生效。他們受到烏克蘭人的歡迎,但也受到譏嘲,因為那根本不夠。事實上,它們並沒有改變普京的想法。

西方現在開始意識到俄羅斯佔領烏克蘭的決心。一些制裁將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才能生效,但有些制裁現在正在打擊俄羅斯的貨幣、股票、富有的寡頭的財富,可悲的是最貧窮的人的生活。」

BBC事實核查團隊引述反腐敗組織"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數據稱,英國房地產市場上有超過50億英鎊的"可疑資金",其中五分之一來自俄羅斯。

英國內政部一份報告表示,「有可觀數量的俄羅斯或與俄羅斯有關的不法資金進入英國,投入購買奢侈房產、汽車和學費,以及向文化機構捐款,讓這些富豪或企業得以’洗白聲譽『。」

英國政府早些時候曾表示,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軍事行動,目前對俄羅斯的制裁將會擴大,包括凍結俄羅斯資產和限制旅行,與克里姆林宮相關的個人在英國的資產會被凍結,並被禁止進入英國,禁止與英國企業或個人做生意。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