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科技與健康:仿生眼技術旨在幫助盲人重見光明

A man wearing the exterior part of the Argos II bionic eye system

Getty Images
現有的仿生眼系統將芯片安裝在人的視網膜上,再以無線方式連接到安裝在眼鏡上的攝像頭上。

去年,研究人員為一小群澳大利亞羊做了外科手術,在它們的視網膜後植入人工仿生眼。

這些羊是醫學實驗的一部分(為期3個月),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幫助患某些類型失明症的人恢復視力。

在這些澳洲羊身上所測試的裝置叫「鳳凰99」(Phoenix 99)仿生眼,具體目的是想觀察該裝置是否會引起任何不良身體反應。結果顯示羊對「鳳凰」的耐受度良好。研究團隊已經提出人體試驗申請。

這一項目由悉尼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

「鳳凰99」無線連接到配置在眼鏡上的小鏡頭。它通過刺激用戶的視網膜而工作。視網膜是眼睛後面的一層光敏層細胞,它把光轉換成電子信號,通過視神經發送到大腦,最後形成我們所能看到的圖像。

Phoenix 99 bionic eyes

Getty Images
Phoenix 99裝置,希望不久將開始人體試驗。

「鳳凰99」可以繞開那些有缺陷的視網膜神經細胞(視網膜神經細胞有上億),並「刺激」那些仍有功能的細胞。

悉尼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的生物醫學工程師艾根伯格表示,設備的周圍組織沒有出現意外反應,因此預期它可以在那裏維持多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世界至少有22億人受到某種形式的視力障礙,從輕度視力受損到完全失明。

世衛組織說,就生產力損失而言,它對全球經濟所造成的金融衝擊每年高達250億美元(約合1625億人民幣)。

利用仿生眼幫助治療失明是一個仍處於起步階段的行業,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有一份報告預計到2028年,該行業將會價值高達4.26億美元。

新澤西眼科醫生希拉爾-坎波表示,科技進步重新定義了眼科。她說,「創新不僅使診斷更加容易和精確,而且也改善了對患者的護理」。

例如,她指出,全球已經有350多人安裝了由美國公司Argus II設計的「第二視力」(Second Sight)仿生眼。

Dilek Umran Ozturk

Getty Images
一名土耳其女士Ozturk在2015年安裝了美國的仿生眼,讓她能第一次看見人影。

這與「鳳凰99」仿生眼的工作原理相同,而早期版本的仿生眼第一次安裝在患者身上是在2011年。

「第二視力」目前正在研製一種新產品叫「獵戶座」(Orion)。它是大腦植入裝置。該公司說,他們的目標是新產品能治療幾乎所有形式的嚴重失明。目前,這一項目仍在早期臨牀階段。

其他仿生眼系統包括由法國公司Pixium Vision開發的Prima裝置;另外一家澳大利亞團隊「仿生視覺技術」研究的仿生眼系統。


希拉爾-坎波醫生表示,當前的一個問題是該技術成本高昂,使得只有「極少數人才能獲得」,例如,Argus II公司的仿生眼價格約為15萬美元。

她說,由於目前技術仍處於初級階段,結果還遠未達到完美。

但她說,「我深信該技術改變了那些有幸接受這些裝置患者的生活」,「然而,目前這項技術還很有限,只能讓(患者)感知光和影,以及某種程度上的形狀」。

Dr Hilal Campo

Hilal Campo
希拉爾-坎波醫生說,仿生眼價格需要大幅下降。

但她表示,自己是樂觀派,希望未來數年生物技術公司繼續尋找新方法幫助那些喪失視覺的人恢復視力。

倫敦驗光師沙阿也認為仿生眼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他還把它與數碼相機相比。1975年發明的數碼相機,之後經過了幾十年才得到廣泛使用。

沙阿表示,他相信一旦技術質量達到一定標凖,並接近健康人眼所達到的視力,該技術就會更加普及了。

然而, 他說,首先治療或是預防失明仍是最重要的。

沙阿認為,檢測和診斷視覺受損的技術在短期內可能會產生更廣泛影響。「(現在)有更先進、更容易使用、更可靠以及相互關聯的診斷工具」,他說。

他說,比如,「我們可以迅速對眼睛內部不同結構進行多次掃描,然後以更高分辨率對其進行檢測,並與同事們迅速共享。人工智能還能對此做出判斷,在某些情況下,要比有經驗的臨牀醫生做出更快和更可靠的判斷」。

美國田納西孟菲斯南方驗光學院副教授斯奎爾相信,眼保健技術中一些最重要的改善往往是在於那些最細小的地方。

Dr Karen Squier

Karen Squier
斯奎爾說,我們經常忘記智能手機技術的巨大進步幫助了視力受損的人。

斯奎爾指的是像蘋果手機的一些輔助性功能,包括語音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該功能了解畫面的語音描述 – 從電池還剩多少、到何人來電,以及手指觸摸的應用程序等。

斯奎爾博士還特別提到了微軟AI(人工智能)可視軟件(APP),它利用智能手機的攝像頭來辨別人和物體,並用語音描述。它還可以檢查條形碼,然後告訴你是什麼物品,或者大聲讀出手寫筆跡,例如孫輩孩子的手寫信。

「那可能是最讓人們感到興奮的技術,因為它可以做許多不同的事情,只是用了手機中已有的照相機和應用軟件(就能做到),」 斯奎爾博士補充說,而且,人們通常很容易學會如何使用。

A blind woman using a smart phone with voice accessibility technology

Getty Images
許多系統現在可以讓人使用智能手機與盲人或視障用戶交談

斯奎爾認為,從長遠來看,她相信眼保健技術的一些主要好處則來自於未來可以把它融入到制定對殘障人士友善的公共政策和系統中,例如,可以利用這一技術提醒視力受損的乘客汽車時間表,並提示他們公交車是否已經在路上,以減少車站的潛在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說斯奎爾看不到更複雜的眼保健技術 – 包括仿生眼 – 在未來隨著技術進步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我認為甚至仿生眼也是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但我們將必須要看看其發展的情況如何,」她說。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