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國安法》、國際制裁與新冠「清零」:香港未來特首面對何種挑戰

北京政府強調香港《國安法》針對極少數嘗試破壞中國"國家安全"的人,但外界質疑北京當局繞過香港立法會設立《國安法》的做法。

Reuters
北京政府強調香港《國安法》針對極少數嘗試破壞中國"國家安全"的人,但外界質疑北京當局繞過香港立法會設立《國安法》的做法。

香港過去以「國際金融中心」的稱號自居,但隨著多國以香港政治局勢為由實施制裁,不會給予香港特殊待遇,加上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跟隨中國大陸實行「清零」政策,如何保持香港的地位,成為新一任特首的挑戰。

香港在過去三年急速變化,北京為遏止香港的示威浪潮,在當地實施《國安法》、又修改選舉制度等,引起許多國家反應,先後取消過去給予香港的貿易優待政策、推出讓香港人更容易到當地定居的計劃等。北京政府批評,這些做法是「干預中國內政」。

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包括一些外國商會的商界人士批評香港的防疫措施太嚴厲,長遠來說會令跨國企業減少駐港的員工人數。

香港至今未有重量級人物宣佈參選特首,但當地輿論認為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前特首梁振英都有意角逐。分析形容,除非北京讓這兩人以外的「另類」人士擔任特首,否則香港未來不論是在政治、防疫、經濟發展等領域上,都會繼續緊隨北京的政策。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形容針對香港的制裁"移除了一個競爭對手",對美國有利。

Reuters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形容針對香港的制裁"移除了一個競爭對手",對美國有利。

「破壞香港自治」

香港因為當地政府2019年建議修訂《逃犯條例》,引發多場示威,部份演變成大規模警民衝突,警察處理示威的手法備受爭議。美國之後宣佈制裁多名香港官員,包括特首林鄭月娥、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他們「破壞香港自治」。

美國又修訂《香港政策法》,取消許多香港主權移交前給予當地的優惠政策,令一些原本只針對中國大陸的禁運政策,延伸到香港,包括一些用來鎮壓示威的武器。拜登成為美國總統後,保留了當中不少政策。

香港在主權移交後,繼續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單獨成員,不少國家在貿易上也將中國大陸和香港分開看待,給予香港有許多中國大陸沒有的優惠政策。例如,中美貿易戰初期,美國向許多從中國大陸進口的貨物徵收關稅,但對從香港進口的貨物就沒有這樣做。

除了政府層面,一些西方國家的評級機構也針對香港的情況,改變處理香港排名的手法。其中,美國傳統基金會從2021年起在旗下的經濟自由度指數,不再把香港和澳門單獨排序。基金會當時解釋,做法是為了反映兩地在經濟上,不再享有「一國兩制」下規定的自治。

2022/01/23: Police officers in protective gear guard at the lockdown area in Kwai Chung Estate. Beginning with the Yat Kwai House at Kwai Chung Estate,

Getty Images
香港目前維持以清零為目標的防疫政策,對發現確診的居民樓進行封鎖,將有風險的感染者送至隔離點進行強制檢疫。

堅持清零

如何處理新冠肺炎疫情,也將會是另一項重大挑戰。多國以新冠病毒最新主要變異株奧密克戎(Omicron)不會導致嚴重發病為由,採取「與病毒共存」的策略,解除社交距離限制,同時開放邊境,不再強制入境的人士接受隔離觀察。

但中國大陸堅持「清零」政策,每當發現有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就封鎖相關社區,進行大規模排查,又繼續要求大部份入境人士接受隔離觀察。而香港為了盡快與中國大陸實現免檢疫通關,也實施類似的安排,但至今仍然未能實施。

措施除了影響不少香港市民到外地探親和旅遊的計劃外,不少外國商會和公司都表示,受制於香港嚴厲的防疫政策,他們可能會縮減駐港員工的數目,轉移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防疫措施較寬鬆的地區。

為了維持必要的空運和海運服務,香港政府讓一些空運和海運業的員工豁免隔離檢疫,但一些人員違規進入香港社區,被指先後引起兩波疫情。其中由國泰航空機員引起的最新一波疫情至今仍然繼續,累計錄得超過300宗本地確診個案。

這引起部份立法會議員批評,要求大幅取消豁免的安排,但特首林鄭月娥指,取消安排會影響香港的運輸業。

政治問題

分析人士向BBC中文指出,民間肯定會希望未來新一任特首會解決疫情和經濟帶來的問題,但從政治角度來說,新任特首肯定會繼續跟隨北京的路線,而這也會影響部份與民生有關的議題,例如處理新冠疫情應不應該繼續「清零」政策。

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形容,奉行「清零」政策是政治問題,由此除非中國改變政策,否則香港仍然會繼續目前的防疫方向,直至中國大陸改變自身的防疫政策為止。

他又認為未來特首處理中美衝突的時候,也會同樣地首先考慮北京政府的希望,頂多可能通過內部渠道向北京政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向對方游說。

「這種溝通渠道是內部的,不是公開的。在中國政治文化,這樣才可以發酵。」

香港特首選舉至今只有一名立場親建制派的網紅冼國林宣佈參選,未有其他重量級建制派人物參選,但輿論仍然認為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前特首梁振英,以至前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等都有可能參選。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早前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認為,從最終特首的人選,也許可以看見北京政府未來管治香港的政策方向。

他舉例說,如果最後讓林鄭月娥或梁振英等人當上特首,現在的政策方向肯定會持續,包括利用極端手段打擊民主派、加強新聞網絡管制等,因為「本來就是要他們做這種事情」。

但如果北京讓一些較「另類」的人當上特首,就可能顯示中國中央政府希望這名特首可以為香港取回一些國際社會上的角色。

「例如陳馮富珍在世衛做過事,又沒有被制裁,相比起林鄭月娥什麼地方也不用去,陳馮富珍最少有一點國際活動的空間。」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