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北京冬奧:體驗奧運閉環內的特殊生活

A woman snaps a photo of a man wearing a face mask next to the logos of the Beijing 202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Winter Games inside the Olympic main media centre

Reuters
為防止新冠病毒傳播,北京冬季奧運會全程在一個閉環內運作。

機器人提供飲品,溫控睡眠艙,還有無處不在的消毒劑。

隨著冬奧會在中國首都北京開幕,這就是奧運會運動員、官員和報道賽事的媒體人在未來幾個星期的日常。

2022年北京冬奧會很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嚴格管控的國際體育賽事。

去年的東京奧運會已經證明了,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時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能夠在全程封閉的空間裏舉行。但是中國,這個富裕、強勢又充滿決心的國家,甚至走得更遠,創建出一個旨在保證奧運會在無病毒狀況下舉辦的強大體系。

整個計劃的核心就是「閉環」系統——當中估計有6萬名運動員、代表團官員、媒體、志願者等等所有人。

這個北京冬奧會的世界裏,有三個帶出入口的閉環賽區,橫跨超過160公里(100英里)。

每一個閉環賽區都以一個比賽場地為中心,並以專門設計的交通路線連通。當中有酒店、會議中心、工作人員宿舍等各種設施。

Interior of a Beijing Olympics train heading to Yangqin

BBC
從一個賽區到另一個賽區的人們是通過專屬的高鐵線路出行。

閉環內的BBC團隊這樣描述裏面的生活——除了吃飯之外,人們必須在自己房間以外的任何地方佩戴口罩,同時保持社交距離。

所有人還必須每天進行深喉樣本的核酸檢測,並由奧運會的衛生應用程式「My2022」記錄。

「目前了解的是我們不會知道檢測結果,除非被測出陽性。正應了那句諺語: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BBC製作人普拉提克沙·吉爾迪亞爾(Pratiksha Ghildial)說。

在目前已抵達的數萬人當中,當局測出了大約300宗確診病例——其中在閉環內的不到一半。

感染者會被帶去隔離——再次檢測呈陰性之後就能夠重新回到閉環內。中國官員具體提到,他們的目標不是零感染,而是零傳播——而至目前為止,這個系統維持住了狀況。

「新冠防疫措施超乎尋常,」吉爾迪亞爾說,「前天我找人來我的房間修理一些東西,然後一個穿上『生化服』的男人出現,把事情做了。」

持續的警覺性壓倒一切。

公共區域一直有清潔人員,而且到處都有洗地機器人噴灑消毒劑。

我們的記者注意到,在記者會上,一名志願者會在每一個問題回答之前擦拭麥克風。

在各處的睡眠休息艙,還有團隊會在任何人在當中休息過後進行清潔。

「他們在艙裏提供一次性牀單,」另一名BBC製作人克里斯汀·哈(Christine Hah)表示。

A row of sleeping pods in the media centre at the Beijing Olympics

BBC
有需要的話,人們可以在這些持續清潔的睡眠艙預訂位置。

中國還製造了各種「黑科技」小工具,用來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在亞洲,人們或許已經習慣使用自動化服務器和滑輪系統,但是在這屆冬奧會,廚房和酒吧台後面也有各種機器人,用來製作單點食物和套餐。

「這種粉紅和白色機器人似乎比人工服務員更加有效率,」吉爾迪亞爾說。

「我的同事們從機器人那裏點餐,上菜比我從一個人那裏點餐要快多了,」不過她指出,在調味方面還需要提高一下。

在偌大的媒體中心,大堂寬敞,有各種奧運商品店,「直通天際」的電梯,還有從天花板上吊下來的奧運吉祥物。

今年的農曆新年正在奧運會前一周,牆上有一些傳統的紅色裝飾,還有一些人們可以接觸的文化元素——比如一張書法桌——你可以在那裏看一個機器人寫出古老的中國書法。

A woman picks up a dish off a food-delivering machine

Getty Images
餐廳內都在用自動機器人送餐。
A dish is taken off a meal-delivery machine

BBC
它們會從天花板上降下來,將餐點送到飯桌前的食客面前。

當地誌願者也會在現場指路和給予幫助。他們不會住閉環內光鮮亮麗的酒店,而是住在普通的宿舍。

當中很多是年輕人——他們在進入閉環前三個星期就開始隔離,也錯過了與家人共度春節的機會。

「工程師告訴我們,住在衛星設備旁邊臨時宿舍的工作人員每天早晨會被主管的哨聲叫醒,然後他們全部從房間裏魚貫而出,在操場上排成一線進行早間點名,」克里斯汀·哈說。

當地工作人員的貢獻一如既往地受到欣賞,特別在一屆新冠疫情下的奧運會,運動員沒有太多觀眾,也很少機會接觸當地人。

在全封閉環境下的生活有它的新奇之處,但是總體上,如此受控而井然有序的生活,不時會給人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

記者亞歷克斯·卡普斯蒂克(Alex Capstick)是第九次報道奧運會。他表示強制檢測和戴口罩的措施在東京也有,「不過也就這一點相似了」。

「在東京我們有機會從酒店走去當地的7-11便利店……在14天之後我們也能夠想我們想去的地方吃喝。」

「所有這些在北京都不存在。酒店、巴士、比賽場地,就這樣。它叫做『閉環』是有原因的——就是沒有方法可以出去。我還在適應,但是至少巴士是凖時的,然後每個人都似乎很友善。」

A man crosses the road on a Beijing street

BBC
我們的記者從一個閉環到另一個閉環途中看了一眼外面的世界。

有些人說,如此受控的室內環境對運動員其實是有幫助的,特別是那些想要集中精力盡可能為比賽做好凖備的人。

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奧運會期間通常是標誌性活動的開派對和慶祝活動,則是遙不可及了。

北京冬天的寒冷氣溫也令人們要留在室內。

「因為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我們總想一有機會就泡在陽光裏——主要就是我們來往擺渡巴士的那一段路,」吉爾迪亞爾說。

自全球大流行疫情開始以來,奧運會出席者就是少數被允許進入中國的其中一類外國旅客。

但是,奧運會出席者能看一眼「真正的」中國的機會,就只能在每天來往酒店和賽場之間的擺渡交通當中。

「在過去十年關於中國的崛起,人們說了很多,而我不得不被那些高樓和在當中工作生活的人們所吸引——還有其他一些有關在這裏生活的驚鴻一瞥,」吉爾迪亞爾說。

「我每天都盼著那20分鐘的旅程,因為那是我在泡泡唯一能看到真正的北京的時光。」

*文章採訪:毛遠揚(Francis Mao)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