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新冠疫情:奧密克戎會不會讓台灣放棄「清零」轉向「與毒共存」

Pupils with face mask walk practice Taekwondo in Taipei, where dine in services and several schools have been suspended, following a cluster infection of the Delta variant in New Taipei, in Taipei, Taiwan, 8 September 2021

Getty Images
疫情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奧密克戎變種感染者大多為無症狀及輕症,台灣輿論認為未來接受與病毒共存的聲音湧現。

台灣新冠疫情危機擴大,感染變種病毒奧密克戎(Omicron)的本土案例激增,自2022年起,已超過300例,引發全台高度戒備。農曆春節將至,回台旅客感染案例激增,北部半導體電子廠及南部高雄港區分別傳出外籍勞工及本地工作者群聚感染,引起民眾緊張。

雖然如此,台灣政府並未有升高防疫或封鎖的決定,而是採取防堵及大規模匡列檢測為戰略。自1月15日起,輕症患者也不送醫院,而是至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進行隔離觀察。外界因此開始討論,台灣是否正逐漸「放棄清零」,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的策略。

台灣台大醫院醫師,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DC)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告訴BBC中文說,目前台灣絶對還是在清零的階段:「現在要完全開放,醫療體系是無法承受的……明顯的例子,像是英國現在放棄防疫,每天還有近300人新冠病逝,這是超過流感的死亡率,顯示疫情還沒有完全輕症化,台灣不可能這樣走,完全開放。」

台灣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則告訴台媒說,台灣現行應該採取「半套式與病毒共存,開放邊境、承受境外個案,同時防疫措施不鬆懈。」

案例激增桃園工廠停工

全球新冠疫情繼續蔓延,變種病毒奧密克戎傳播速度飛快,導致感染人數激增。但同時也因為民眾已經接種疫苗,輕症患者為大多數,許多國家已經直接或間接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取消各種防疫措施。譬如英國宣佈已不再強制戴口罩。

在台灣,奧密克戎在一月中開始殺入社區,同時返台過年的民眾染疫數目激增,在一兩周內,台灣的疫情上升數字激增數百例,染疫者多半是青壯年族群的無症狀或輕症患者。

但是,也因為症狀輕,民眾警覺性低,因此造成社區傳播。台灣北部的桃園,便有一家電腦工廠亞旭,共有69名外籍勞工,及當地員工31多人集體感染。原因初步調查是外籍員工上餐館時,餐廳及客人沒有落實實名登記防疫手續,導致數天后才找到感染者,但病毒已經散播出去,工廠宣佈無限期停工。

桃園縣長鄭文燦周一(1月24日)主持防疫專案會議後表示,亞旭電腦感染事件經過3天採檢匡列數千人,並設置採檢站,再針對對廠區外的貨運站共4500人進行採檢。

omicron

BBC

謹慎討論「與毒共存」

新冠變種病毒病例激增,但感染者大多為無症狀及輕症,台灣輿論認為未來接受與病毒共存的聲音湧現。

執政的民進黨上周公布的黨內民調指出,有56%的台灣民眾認為不需要升到三級警戒(即全台餐廳禁止內用等),37%的民眾則認為需要升級。除此之外,57%的民眾能接受「與病毒共存」,34%的台灣民眾則支持「清零」,沒有意見8%。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說,民調數字顯示台灣民眾防疫觀念在轉變。

長期參與台灣疫苗政策規劃的李秉穎向BBC解釋,所謂輕症患者不送到醫院,在去年台灣本土疫情爆發時,就這樣做了,「這是為了整理出重症病房給重症患者。目前為止還是以清零為主。他說,雖然民間對於清零或完全開放有兩種聲音,是因為我們還在這條道路中間。」

病毒

Getty Images

李秉穎也告訴台媒,台灣仍有20%的人口尚未接種新冠疫苗,若受到感染,等於有五分之一的人會出現重症及死亡,目前凖備很多專責病房,便是憂慮這種情況發生。

雖然根據民進黨民調,超過半數台灣民眾接受未來逐漸與新冠病毒共存。但是,對於台灣經濟命脈半導體科技業來說,對於病毒態度仍是戒慎。有分析稱,原因在於,不僅是經濟因素,台灣的晶片半導體產業攸關台灣區域安全,在美台日於半導體戰略合作越來越緊密的情況下,蔡英文政府正全力防堵疫情影響半導體產業,尤其在兩岸關係處於緊繃的狀態下。

譬如,台南目前於某科技大廠擔任研發主管的孟小姐(經要求化名)向BBC解釋,以公司的角度是不希望政府防疫升級,因為如此將會導致公司作業困難。孟小姐說,現在的情況已經影響很多公司內部作業,「例如啟動在家工作,但公司會因為機密文件問題,在外部就無法開一些文件跟內部系統作業。尤其對我們半導體廠端影響大。」

孟小姐的公司現在對所有員工採取體溫檢測,體溫37度以上就不能進公司。此外,若跟感染者出入同樣場所就要通報公司。然後公司已經取消尾牙餐會,在公司也要全部戴口罩,不能一起在辦公室開會。孟小姐補充說,她個人希望升級,因為可以降低感染風險,快點恢復正常。

不過,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台灣中研院生醫所何美鄉醫師在臉書評論稱,以現有的科技,現階段清零策略成功的機會不大。她說,「若在此時回歸清零的策略,那就只是將到達終點的時程延後。將回歸正常的時程延後,完全無助於降低現在或未來,在面對社區傳播時的危害。讓台灣到達終點的時程,更落後於歐美諸國,並無助於台灣整體競爭力……或許,局部自然感染/社區傳播,與疫苗施打同時並進,是台灣邁向終點的最佳組合。」她說。

但是,何美鄉補充稱,維持醫療量能是讓台灣未來恢復正常生活,與病毒和平共存的關鍵:「如何盡速為這些已經完整接種疫苗,且確診的年經工作族群,安頓於適當的場所,把醫療量能保留給未來最需要的高危險族群,才是上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iN9Y7RxFgM

新冠「感冒化」?

李秉穎向BBC解釋,現在新冠病毒確實在往「感冒化」輕症化的道路走。他強調感冒化與流感化不同。後者是指病毒變弱,之後我們還是每年都要打疫苗,不然重症數還是會很高。感冒化則是指引起感冒的病毒沒有變弱,也一直變異,但人體免疫系統會對病毒有抵抗力,有保護效果:「所謂的輕症化不是病毒變弱,而是我們免疫系統變強,不管是因為人體是自然感染還是因為疫苗,保護力變強,雖然會有突破性感染,但多半是輕症化。」

他說,現在的輕症症候也逐漸與感冒類似,都是上呼吸道感染,在聲帶上面的譬如喉嚨,流鼻水,或頭痛,鼻塞症狀浮現。流感或過去新冠症狀都是下呼吸道,譬如咳嗽,肺炎等與感冒不同。不過,李醫師向BBC強調,目前Omicron尚未「完全輕症化」,仍不能放鬆,尤其台灣沒有打疫苗的還有20%。他預計台灣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但這僅止於他個人觀察,一切還要看未來發展。

根據台灣衛福部統計,台灣新冠疫苗覆蓋率統計至1月22日,第一劑超過80%,第二劑是73%,大約還有20%的台灣民眾尚未接種新冠疫苗。

突變

BBC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