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北京冬奧:本屆奧運會能兌現「綠色、清潔」承諾嗎?

中國運動員

Getty Images
中國運動員為冬奧會比賽測試。

中國承諾舉辦一屆「綠色、清潔」的冬奧會。這屆冬奧會將於2月4日開幕。

組織者表示,首要任務是保護本地物種、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資源使用。

但也有人批評,這是首次完全依靠人工雪舉辦的冬奧會,而且一些賽事將在自然保護區內舉行。

樹木重置

本次冬奧會將在三個地點舉辦。延慶賽區將主辦頗受歡迎的高山滑雪項目。

但滑雪場建在延慶的松山自然保護區,佔地面積超過1000個足球場。

建設該滑雪場需要移除2萬多棵樹,在過去幾年裏已經完成。

北京奧組委承諾將這些樹木以及81公頃的表層土移植到城市北部山區的另一個地方。

他們與北京林業大學密切合作,並稱90%以上的樹木能在遷移中存活下來。

延慶奧運場館模型

Getty Images
延慶奧運場館穿過當地一個自然保護區。

不過,斯特拉斯堡大學(University of Strasbourg)的水文學教授卡門·德容(Carmen de Jong,音譯)博士說,在這個過程中,去除表層土會顯著增加土壤侵蝕和山體滑坡、水污染、以及破壞動物棲息地的風險。

「這片自然保護區已經失去了25%的地表……那裏的生物多樣性非常高,包括金雕等受保護的物種。」

早在2015年,中國生物學家就提醒北京奧組委,要留意該地區潛在的環境風險,當時還沒有將樹木轉移到其他地方。

《自然》雜誌當時報道稱,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有關該問題的帖子被刪除。

我們向北京奧組委詢問此事,他們說:「2022年北京冬奧會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來保護比賽區的生態系統。」

延慶滑雪場

Getty Images
延慶滑雪場正在開展人工造雪。

人造雪

北京承諾所有的比賽場館都將覆蓋「高質量的雪」,不過這個城市近年來只下過幾天雪。

在滑雪中心所在的延慶,每年平均降雪量只有21厘米,比英國倫敦的降雪量還少。

但是,僅這個場館就需要120多萬立方米的雪來進行奧運比賽。因此,這裏將首次使用100%的人工雪。

人工造雪需要使用密集能源和資源。據估計,在一個本已缺水的地區就使用了4900萬加侖的水。

這是國際奧委會在評估2022年冬奧會主辦城市時關注的一個問題。他們表示,北京的「人工造雪需要從現有水庫調水,並且可能影響其他土地使用。」

北京方面在回應這些擔憂時堅稱,奧運會所用的水只佔當地供水量的不到2%,而且還聲稱,此次雪炮(造雪使用的設備)所需的能源比前幾屆奧運會減少了20%。

山西煤礦廠

Reuters
儘管當局正努力把北京變得環保,周邊地區每年仍生產20億噸煤炭。

謀求碳中和

組織者希望北京冬奧會成為「首屆碳中和奧運會」。

中國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要讓奧運會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六年來,主辦方一直在建設新的風能和太陽能項目,不僅是為了本次奧運會,而且希望為整個北京提供清潔能源。

如果用政府的數字來計算節約下來的煤炭量,每年可以避免129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但批評人士認為,承諾奧運會使用綠色能源不應忽視一個事實,即中國仍有超過一半的能源來自煤炭。

當局已經宣佈在北京地區限制那些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車輛和工業。

出於新冠疫情下的安全考慮,主辦方還決定不允許外國觀眾入場,只有當地觀眾可以參加,從而減少旅途中的碳排放。

2014年索契冬奧會

Getty Images
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美國觀眾。外國觀眾不能到現場觀看本次北京奧運會。

他們還表示,在北京周圍種植8萬公頃的樹木將抵消剩餘的碳排放。

但是,用樹木來衝抵排放的做法向來存在爭議。

樹木要生長10至20年,才能從大氣中去除大量的碳,期間還要維護這些樹木。而且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的說法,這些樹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

與其他奧運會相比呢?

以往許多冬奧會都引發對環境的關注,尤其是有關造雪所需的資源問題。

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官員因乘坐直升機在自然降雪中飛行而受到批評。

英國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本周在一份報告中警告:「科學家們認為,到2050年,在自1924年夏蒙尼(Chamonix)冬奧會以來的20個冬奧會場館中,只有10個……其自然降雪量足夠舉辦一次活動。」

國際奧委會在其2020年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稱,將「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採取更積極的立場和領導作用」。


Reality Check branding

BBC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