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Omicron|奧密克戎:最新變異株全球擴散, 我們已經知道什麼?

病毒

Getty Images

新冠病毒最新主要變異株奧密克戎(Omicron)自11月最早在南非被發現和確定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內擴散到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英國感染病例數日內翻番,世界衛生組織(WHO)稱傳播速度之快「前所未見」。

奧密克戎學名 B.1.1.529,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突變最多、程度最深的變異毒株,且與原始新冠病毒和之前流行的主要變異株差別非常大。這意味著針對已知病毒和變異株研製的疫苗、藥物的效果可能受影響。

關於最新變異株的最大的問題:現有疫苗對它是否有效?它的傳播勢頭是否會逐漸減弱?是否引發的病症比其他變異株更溫和?


是否更溫和?

奧米克戎變異株疫情最早起於南非。數據顯示南非各省住院人數急劇上升,但迄今為止需要氧氣和呼吸機的患者較少,住院時間也較短。南非主要醫療機構Discovery Health的數據分析推測,奧米克戎迅速傳播早期成年感染者住院的可能性比南非第一波新冠疫情時低30%左右。

不過,這個數據未必說明奧米克戎比其他變異株更溫和。南非資深醫療專家指出,兩劑疫苗接種和曾經感染新冠產生的免疫保護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效果較差,但至少目前來看仍可以提供避免重症的保護。

約翰內斯堡 Chris Hani Baragwanath 醫院資深專家維姬·貝利(Vicky Baillie)認為,住院率低可能是因為人群免疫力比前幾波疫情時更強,現在"沒有證據表明這是一種毒性較低的突變"。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因素是南非住院患者大部分年齡在40歲以下,患重症風險較低。南非60歲以上人口接種疫苗的比例高於全國平均,重症住院比例也可能因此較低。這個因素對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更需重視。南非人口平均年齡27.6 歲,而英國為 40.4 歲。

南非人口年輕的特點也說明那裏的未成年感染者住院數據並不一定說明奧密克戎變異株對青少年更危險。

omicron

BBC

病毒一生中會不斷複製自己,期間經常會發生突變,由此產生變異毒株;複製越多,感染人數越多,發生突變的機率和出現變異的數量越大。

一般認為病毒變異過程中會變得更溫和,通常年輕人感染新冠後症狀較溫和,但並不是那麼絶對。

世衛組織專家邁克·萊恩(Mike Ryan)表示,初步數據表明 Omicron 感染引發的症狀並不比 Delta 和其他變異株的更嚴重,嚴重程度應該是向「逐漸減弱的方向」發展。

美國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說,早期跡象顯示奧密克戎可能傳播性更強,但病症嚴重程度相對較低。

疫苗是否仍舊有效?

很少有疫苗可以完全阻止感染,但在預防嚴重疾病方面,證據表明,即使在發生這種重大突變之後,疫苗接種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作用,不清楚的是具體程度是多少。

在南非進行的初步研究表明,即使在幾個月後接種兩劑疫苗後,輝瑞疫苗也能防止大約 70% 的住院率,在第三劑加強劑後增加到 90% 以上。但南非也使用了其他疫苗,許多人接受了強生公司的注射,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不同疫苗對不同群體的有效程度。

目前還沒有足夠數據顯示其他主要疫苗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提供免疫保護受影響程度。

病毒

Getty Images

世衛組織世衛組織專家萊恩12月上旬表示,現有疫苗對 Omicron 仍有預防重症的免疫效力,雖然這個最新變異株對輝瑞疫苗有部分免疫逃逸。他說,沒有跡象表明 Omicron 會比其他變體更擅長免疫逃逸。

根據南非實驗室的測試結果,疫苗抗體抵禦新毒株的效果「大幅下降」,這項研究基於12名感染者的血液分析,尚未經同行評議。

目前專家的一個共識是現有疫苗對突變如此之多的Omicron不是理想的武器,免疫效果有可能不佳,但並不等於完全無效,零保護。已有數據表明目前普遍接種的幾款疫苗針對其他主要變異毒株減少重症、死亡風險仍然非常有效;主要變異株包括 Delta、Alpha、Beta 和 Gamma。

牛津大學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研究所所長詹姆斯·奈史密斯教授(James Naismith)接受BBC廣播4台採訪時表示,這種變異株「幾乎肯定」會降低疫苗效果,似乎比其他變體傳播得更快,但疫苗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有效,而治療 Covid-19 的新藥可能不會受影響。

BBC健康與科技新聞記者詹姆斯·加拉格爾(James Gallagher)援引專家稱,目前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 Paxlovid 和 molnupiravir 都是直擊病毒內部,還沒有跡象表明它們的有效性會受到已知突變的影響。

南非新變異毒株

BBC

Omicron 迅速傳播勢頭會不會減弱?

迄今為止的數據顯示,奧米克戎傳播性極強,超過之前所有主要變異株,而且是在世界各國大規模疫苗接種開始一年之後,顯示這種變異株在已經接種疫苗和新冠痊癒者群體中仍有較強傳播力。

世衛組織說,奧米克戎變異株的傳播之快「前所未見」。

新冠病毒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和幾年內如何演變將決定這場全球危機的結局 —— 病毒會演變成另一種普通感冒病毒,還是會演變成流感等更具威脅性的病毒,或更糟?

《自然》雜誌發表"超越奧密克戎"一文指出,全球疫苗接種劑數接近80億,感染病例和痊癒病例隨時間推移而增多,病毒持續突變,各國防疫和控制疫情措施的調整,種種因素都在不斷影響進化格局,而Covid-19 如何"與時俱進"並不清楚。

科學家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且行且學習",尋找預測病毒下一步行動的方法,尋找其他病原體的線索,跟蹤迄今為止出現的變異中突變的影響,同時注意新的變異。

根據對已知新冠病毒變異株突變的觀察,有些突變會加強傳播性,有些會降低抗體識別入侵病毒的能力,但有些突變的作用卻是全新的。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拉維·古普塔(Ravi Gupta)說:「Beta (主要特點)完全是免疫逃逸,沒有別的,Delta 具有傳染性和適度的免疫逃逸,(Omicron)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兩者兼而有之。」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數學流行病學家亞當·庫查爾斯基(Adam Kucharski )認為,SARS-CoV-2 在與疫苗和抗體角力的過程中會如何進化,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它將如何向地方性傳染病毒過渡。科學家說,可以預期這種病毒很可能會引起不同規模的爆發和流行疫情,就像流感和大多數其他常見的呼吸道感染一樣。

An artistic impression of virus sequencing

Getty Images

最早在哪裏、什麼時間發現?

B.1.1.529最初於11月11日在南非鄰國博茨瓦納首次發現,3天後,14日,南非記錄了全球首個B.1.1.529感染病例。

11月25日,南非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宣佈確認這一最新變異毒株,稱這種變異株具有高感染力和疫苗難以起作用的免疫逃避風險,詳情有待觀察分析。

WHO將它命名為 Omicron(奧密克戎,又譯奧米克戎),11月26日列入「值得關切」變異毒株。

截止WHO正式命名時,確診感染病例大多集中在南非的豪登省,但隨後不少國家發現感染病例。

據南非流行病應對和創新中心主任圖利奧·德奧利維拉(Tulio de Oliveira)教授在11月一次吹風會上介紹說,總共有 50 種突變,刺突蛋白有 30 多種突變。刺突蛋白是病毒借以侵入人體細胞大門的鑰匙,也是大部分疫苗針對的標靶。

在受體結合域,即病毒與人體細胞首次接觸的部分,發現 10 個突變。作為對照,目前席捲世界的 Delta 變異株只有2個突變。

omicron

BBC

還有哪些主要變異株?

根據世衛組織定義,「值得關注」毒株具有以下特徵:出現在多個國家/地區,突變對病毒的傳染性和嚴重程度有已經確證或疑似的顯著影響。

"值得關切"變異毒株 —— 病毒傳染性增大、出現流行病學意義上的有害變化、毒性增加、疾病症狀或體現發生變化、有證據顯示測試、治療和預防措施(如疫苗接種)的有效性下降。

除了南非最新發現的變異毒株,目前已知四種變異毒株最令人關注:

  • Delta 變異毒株 (B.1.617.2),最早在印度發現,
  • Alpha 變異毒株( B.1.1.7),最早在英國肯特郡發現,已傳播到 50 多個國家/地區,有可能還在變異,
  • Beta 變異毒株(B.1.351),最早在南非發現,已擴散到至少 20 個其他國家/地區
  • Gamma 變異毒株 (P.1),最早在巴西發現,已擴散到其他 10 多個國家/地區
突變

BBC

Alpha、Gamma 和 Beta 變異毒株都有一種被稱為 N501Y 的突變,而這種突變似乎能強化病毒對細胞的感染力,也使病毒更容易傳播。

Beta 和 Gamma 變異毒株還有一個關鍵的突變,稱為 E484K,可能使病毒得以避開免疫系統的阻擊。Delta 變異毒株可能更容易傳播。

它們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需要重視的「值得關切」變異體清單,因為對公共衛生構成更大威脅,比如病毒傳染性更強,從而導致病症更嚴重,或者對疫苗的抵抗力更強。

另外一些重要變異毒株被列為「值得關注」,因為發現它們在多個國家傳播,或者引發了疾病簇群。

新冠病毒在全球傳播不斷發生病毒變異(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新冠病毒在全球傳播不斷發生病毒變異

病毒如何變異?

每一次新冠病毒感染人體,都是SARS-CoV-2病毒不斷複製自己的結果,每次複製就要複製自己的基因組,在複製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微小的錯誤,因此新的基因組可能和之前的稍有不同。

簡單說,這些小錯誤就是突變,又稱異變,由此產生病毒的變異毒株;突變會持續不斷發生,變異毒株也就越來越多。

大部分突變對病毒的行為沒有影響,但偶然情況下,突變也會造成病毒的行為產生變化。

目前發現的主要有兩種突變,都出現在新冠病毒的突刺蛋白上;突刺蛋白是病毒用來解鎖進入人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

N501變異毒株改變了新冠病毒突刺最重要的「結合受體」,這是病毒突刺首先接觸人體細胞的地方,任何讓病毒更容易進入細胞內的變異就會讓它更具優勢。

另一種突變是H69/V70缺失。劍橋大學 Ravi Gupta 教授的研究表明,這種突變在實驗室實驗中使傳染性提高了兩倍,同時使倖存者血液中的抗體攻擊病毒的效率減弱。

A medical staff at a testing lab in Naples, Italy

Getty Images
自新冠疫情初起以來,病毒已經發生了成千上萬次大大小小的突變

變異毒株的行為有什麼不同?

病毒在適應過程中有多種技巧來讓自己更容易傳播。例如:

  • 更有效地侵入人體細胞;
  • 更深地潛入人體細胞內的預警機制;
  • 在空中存活更長時間;
  • 增加患者呼吸、咳嗽釋放的病毒含量;

病毒變異會涉及演化意義上的進退取捨 —— 一方面的進步可能是以另一方面的退步為代價。比如,病毒在與疫苗抗衡的過程中可能會犧牲部分傳播能力。

病毒變異將演變到什麼程度,目前很難預測,因為不光是變異毒株的數量,還涉及傳染性、危害力、免疫的有效時間長短等各種因素。

遏制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層出不窮的最有效辦法,就是減少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因為每次新的感染就是病毒發生變異改變行為的機會。

R0值

BBC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