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阿斯利康疫苗:導致血凝塊/血栓「最可能的觸發因素」

血液

Getty Images

英美科學家宣稱,他們找到了牛津/阿斯利康 (Oxford-AstraZeneca) 新冠疫苗接種導致血凝或血栓的「觸發因素」。這個團隊在英國卡迪夫和美國的研究發現,血液中的蛋白質被阿斯利康疫苗的關鍵成分所吸引,然後觸發免疫系統的連鎖反應,最終導致血液中形成危險的凝塊。

研究報告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阿斯利康疫苗是接種最多的幾支疫苗之一;它的極罕見副作用之一是血栓、血凝塊。也正因此阿斯利康疫苗曾被許多國家暫停使用,而科學家們開始研究這種副作用的誘發機制。

卡迪夫大學的研究獲政府緊急資助。早期結果發表後,阿斯利康公司的科學家也加入了該研究團隊。阿斯利康的一位女發言人強調,與疫苗相比,新冠感染更可能導致血凝塊發生,而且目前對這一現象原因的解釋並不確定,也不完整。不過,她補充說,這一研究結果提供了一些值得跟進的見解,或有助於探索解決這個副作用的方法。

阿斯利康和血栓

BBC

初步線索

研究人員對罕見血凝/血栓的研究發現了兩條初步線索:

  • 血栓風險較大的病例只出現在使用了某些疫苗技術的情況下
  • 出現血凝塊的人體內有不尋常的抗體,這些抗體會攻擊他們血液中一種叫血小板第4因子的蛋白質

英國使用的疫苗基本原理是將新冠病毒遺傳密碼片段注入體內以訓練免疫系統,激發免疫機制。有些疫苗把這種遺傳物質包在脂肪球內,而阿斯利康疫苗則使用腺病毒(特別是來自黑猩猩的普通感冒病毒)作為載體。

研究人員認為,腺病毒可能與某些人出現罕見血凝塊有關。

他們使用了一種叫做冷凍電子顯微鏡(又稱低溫電子顯微鏡)的技術拍攝腺病毒圖像,精微到分子程度,由此發現腺病毒表面像磁鐵一樣吸附著血小板第 4 因子。

卡迪夫大學團隊的艾倫·帕克(Alan Parker)教授告訴 BBC 新聞:「腺病毒表面陰性而血小板第 4 因子陽性,兩者非常契合。」他解釋說,現在已經能夠證明腺病毒的關鍵證據與血小板第 4 因子之間的聯繫,但這只是觸發器,接下來還有許多步驟。

研究人員認為下一階段很可能是「錯位免疫」,但這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

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一種推測是,人體免疫系統誤將附著在腺病毒表面的血小板當作入侵病毒,開始釋放抗體殺敵,抗體進入血液中後與血小板第 4 因子聚合,形成血凝塊。

不過,只有在發生了一系列不幸事件之後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凝塊如此罕見。

這種血凝塊被稱為疫苗引起的免疫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英國接種近 5 千萬劑阿斯利康,因這種極罕見副作用死亡的有 73 人。

阿斯利康表示,該疫苗被認為在全球挽救了超過 100 萬人的生命,並預防了 5 千萬例新冠病毒病例。

牛津大學拒絶對這項研究發表評論。

卡迪夫團隊希望他們的發現可以在未來用於改進基於腺病毒的疫苗,以降低這些罕見事件的風險。

伯明翰NHS信託基金下屬大學醫院的血液學顧問威爾·萊斯特(Will Lester)博士說,這項成果解釋了疫苗引發血凝塊最初階段最有可能的情形,但「許多問題仍未得到解答,包括是否有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影響,以及為什麼血栓形成(凝血)最多見於大腦和肝臟靜脈,但這可能需要時間和進一步的研究。」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