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掛牌:北京強烈抗議稱「後果自負」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於周四(11月18日)於該國首都維爾紐斯正式掛牌成立。由於這是台灣首次在非邦交國家以「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名稱設處的館處,被台灣視為外交勝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周五(11月19日)例行記者會上批評立陶宛政府此舉是在世界上製造「一中一台」,「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強調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由立方負責」。

台灣上一次在歐洲國家設立代表處已經是18年前的駐斯洛伐克代表處。

「台灣代表處」成立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18日向台媒說,台灣首任駐立陶宛代表將由現任台灣駐拉脫維亞代表黃鈞耀出任。歐江安說,雙方在半導體、雷射、金融科技等各項產業領域具有龐大合作潛力。

根據台灣中央社報導,現年89歲,帶領立陶宛1990年從前蘇聯獨立的首位元首、被該國稱為「國父」的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也高調赴該台灣代表處祝賀,他是立陶宛現任立外長藍斯柏吉斯之祖父。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推特上以英文發帖說,「這標誌著我們的民主伙伴關係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更密切的台灣-立陶宛合作奠定基礎。」

https://twitter.com/iingwen/status/1461290300857466884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周五(19日)例行記者會上批評立陶宛政府「公然違背一個中國原則,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的政治承諾,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性質極為惡劣」。他強調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由立方負責」。

他說:「我們要求立方立即糾正錯誤決定。我們也正告台灣當局,妄圖挾洋謀獨是打錯了算盤,注定逃脫不了失敗的下場。至於中方將採取何種必要措施,大家可以拭目以待。立方咎由自取,必將自食其果。」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周五(19日)在記者會上說,對於台灣民進黨當局各種謀「獨」行徑,中方堅決反對並將堅決打擊。她批評蔡英文政府「在國際上打著各種旗號進行破壞一個中國原則、分裂國家的行徑。其伎倆包括設立有關機構,更改有關名稱,拉攏滲透有關國家政要,編織謊言,散佈台獨言論等等」。

回應中國激烈抗議,立陶宛外長蘭茨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則表示,立陶宛將尋求與印太關係加強外交關係。

「我們相信與民主國家建立的經濟關係更能延續和持久,因為這種關係較為植基於法治原則,也因此會更符合立陶宛的利益,」蘭茨貝吉斯說,「我們尋求與整個亞洲和印太地區建立更密切的關係。立陶宛最近才在澳洲開設大使館,也將在韓國設立大使館,未來可能還會在台北設立代表處。」

台灣前外交官、時代力量國際部主任劉仕傑說,此舉是習近平外交上的一大挫敗。他說,立陶宛與跟中國有正式邦交,這次「能頂住中共壓力,背後來自美國的支持十分重要」。

台灣輿論開始評估,立陶宛是否會是台灣外交正式進入歐盟的第一道門?未來台灣在歐洲各國的館處,能否依此逐步改成有凖官方意味的「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劉仕傑說,這點可能性存在,但尚未到一蹴可幾。

A plaque at 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on the 16th floor at the Jasinskio gatve 16B in Vilnius, Lithuania, 18 November 2021. Taipei announced on 18 November it has formally opened a de facto embassy in Lithuania using the name Taiwan. EPA/STRINGER

EPA

中國與立陶宛關係生變

立陶宛從 1990 年從前蘇聯垮台後宣佈獨立,隨即加入歐盟、聯合國等組織。多年來,立陶宛與中國在建交後一直有所合作,除了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之外,也加入了中東歐與中國合作的貿易機制「17+1」。​

但自2019年後,兩國關係急轉直下,立陶宛首次將中國列為安全威脅,國會通過聲援香港反送中示威、譴責中國對新疆維吾爾人進行「種族滅絶」。​

2021年8月,該國允許台灣設立名稱含「台灣」的代表處,北京隨即宣佈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對方也召回駐華大使以示抗議。

但當時,美國與歐盟聲援立陶宛決定,美國國務院譴責北京「報復」立陶宛,歐盟則認為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並未違反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

分析稱,人口僅有約280萬人的波羅的小國立陶宛將因為與台灣開啟緊密的往來,引起中國外交報復。

評論家艾格特(Kontantin Eggert)向德國之聲說,立陶宛一方面拒絶就許多議題與北京合作,另一面還表示出與台灣發展貿易的意向,作為歐盟成員國,立陶宛此舉需要極大的勇氣。

他指出,立陶宛這樣一個中等收入水凖的歐盟小國,為何如此熱衷向中國或俄羅斯這樣的超級大國發出挑戰,原因在於立陶宛的歷史。立陶宛人從該國歷史中汲取了教訓,特別是是20世紀波羅的海三小國被斯大林(史達林)吞併的慘痛歷史。

艾格特說,這段歷史帶給立陶宛最重要的教訓就是:「面對專制政權,小國最重要的政治資本就是尊重。要想贏得對方的尊重,就必須表明立場,並做好為此付出代價的凖備。」

台灣在非邦交國一般如何設立代表機構?

台北目前有15個邦交國,在72個國家總共設立110個館處,其中57國與台灣沒有邦交關係。

在非邦交國設立的機構一般以「台北」名義設立,例如駐英國台北代表處、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駐澳大利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等。

非洲的索馬里蘭(Somaliland;索馬利蘭)是立陶宛以前的唯一例外,稱為台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但索馬里蘭本身不被中國等聯合國成員國承認其主權,而台灣與索馬里蘭於2020年2月建交時決定只互設代表處,尚未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今年7月20日,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宣佈將在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為台灣在歐洲國家成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立陶宛也同時宣佈將於台北設立代表處。

台灣官方稱主要目的為拓展彼此在經貿、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互惠互利的合作。

2021年2月4日,台灣與南美洲國家圭亞那宣佈互設代表機構,其中台灣駐當地機構稱為「台灣代表處」,但圭亞那在不足24小時後宣佈撤回計劃,台灣外交部稱對方是「因中國施壓片面宣佈終止設處協定」。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