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華盛頓期待改變中國體制是一個「錯誤」

蘇利文表示,美國正尋求與中國共存,而非遏制中國或發動新冷戰。

Reuters
蘇利文表示,美國正尋求與中國共存,而非遏制中國或發動新冷戰。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近日表示,拜登(Joe Biden)政府無意重覆此前對華政策中的「其中一個錯誤」,即尋求給中國體制帶來「根本轉變」。

蘇利文在接受美國媒體CNN的專訪時表示,美國正尋求「與中國共存」,而非遏制中國或發動新冷戰。他的言論再次體現了華盛頓試圖緩解日趨緊張的中美關係。

在他做出上述表態後,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將其形容為「溫和」的言辭,但該報引述專家警告稱,中國應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兩面性「保持警惕」。

「一個錯誤」

在周日(11月7日)播出的採訪中,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表示,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目標是創造一種環境,使兩個大國在可預見的未來「必須在國際體系中運作」。

他稱,華盛頓希望國際體系中的這種共存能「有利於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他表示,北京在很多問題上確實有不同做法,這將讓兩國面臨競爭。

但蘇利文強調,美國不會重蹈覆轍,發動新的冷戰。

「我認為,以往對華政策的其中一個錯誤是,有觀點認為,通過美國的政策,我們將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制度,而這不是拜登政府的目標,」他說道。

蘇利文也參加了今年3月在阿拉斯加舉行的中美高層會晤。

Reuters
蘇利文也參加了今年3月在阿拉斯加舉行的中美高層會晤。

「拜登政府的目標是塑造國際環境,使其更有利於美國及其盟友和伙伴的利益和價值觀,也更有利於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這並不是要給中國本身帶來一些根本性的轉變,」他補充說。

今年10月初,蘇利文在瑞士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舉行了會談。目前,中美兩國在從人權問題到軍事和貿易等多個領域存在分歧。

在採訪中,蘇利文還談及台灣問題,他重申美國將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和《與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並對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動搖兩岸關係安全與穩定的活動表示關切」。

「從根本上說,我們所尋求的是維持和平與穩定,也就是維持現狀,」他說道。

安撫中國?

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鄧聿文對BBC表示,蘇利文的講話有「安撫中國」的意圖。

他表示,美國或許已意識到面對中國這樣一個龐大國家,美國無力改變中國的體制,「與其做不到,不如給對方吃一顆定心丸」。

「經過一段時間中美兩國進行了多次『互動過招』後,美國意識到如果不向中方發出這種明確的信號,可能會使中國產生誤判,」鄧聿文說。

美中關係自2018以來持續惡化,拜登在今年1月入主白宮後,兩國關係並未見到改善。在3月舉行的阿拉斯加會談上,兩國最高外交官甚至罕見公開互嗆,而在10月美國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相繼就台灣問題發聲後,再次引發中國的嚴厲抨擊。

但與此同時,兩國也頻繁進行高層對話。今年9月,習近平和拜登進行了自後者上任以來的第二次電話交談。兩人提到要「避免誤解、誤判和意外衝突」,並推進在其他議題上的協調和合作。10月底,布林肯和中國外長王毅在羅馬會面,雙方再次表示了管控分歧的意圖。

「我覺得中國可能不大會相信他的話,北京一貫說『聽其言,觀其行』,中共可能還是要看到實際的行動,」鄧聿文補充道。「目前的情況還是難以打消北京的疑慮的。」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周一(11月8日)發文稱,蘇利文的言論暗示了美中關係的緩和基調,但「光說是不夠的」。

文章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呂祥稱,雖然蘇利文試圖淡化對中國的措辭,但他「暗示了拜登政府的目的是營造一個不利於中國的環境。」

蘇利文在採訪中表示,白宮一直在強化與盟友的合作,以讓中國承擔責任,並且保證中國向其他伙伴施壓將最終失敗。

「在我看來,這是衡量我們的政策是否成功的更好標凖,而不是中國是否與美國就經濟、氣候或其他問題簽署一份文件,」他說道。

蘇聯結局不可複製?

2019年,當時還未上任的蘇利文便與美國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現任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共同撰寫了一篇題為《沒有災難的競爭:美國如何既挑戰中國又與之共存》的分析,闡述了他們對於美國對華政策的看法。

文章認為,美國的對華戰略應尋求一種在有利於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的條件下,保持頭腦清晰的穩定共存狀態,而不是寄希望於一個類似於冷戰的結局。

「與蘇聯不同的是,中國已深深融入世界,並與美國經濟交織在一起,」文章稱。「今天的中國在經濟上更強大,在外交上更老練,在意識形態上也比以前的蘇聯更靈活。」

1985年11月,美蘇領導人里根和戈爾巴喬夫歷史性會晤。

Getty Images
1985年11月,美蘇領導人里根和戈爾巴喬夫歷史性會晤。

鄧聿文認為,從歷史來看,中美建交40多年來,美國雖然寄希望於中國的民主轉型或政權轉變,但在大多數時候都沒有「赤裸裸地講出來」。

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很多問題被放上台面,其政府的多位幕僚都將炮火直接對凖中國體制。2020年7月,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公開呼籲盟國和中國人民與美國攜手合作,改變中共的方向

然而,蘇利文在文章中認為,儘管中國面臨諸多挑戰,但中共表現出了「非凡的環境適應能力」。在大規模監控和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改革或革命所需的集體行動難以組織。他表示,即使中國真的崩潰,也很可能是內部動力的結果,而非美國的壓力。

即使在中國之外,也有很多跡象顯示民主黨政府試圖避免公開將改變他國體制與外交目標聯繫起來。

今年8月底,拜登在就阿富汗問題向全國發表講話時表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標誌著將「結束通過大規模軍事行動改造其他國家的時代」

「捍衛普世價值,解決全球性挑戰,絶不能單槍匹馬,」蘇利文在文章中寫道。「美國的任何戰略要想奏效,都必須從盟友開始。」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