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國加入WTO 20年:「入世」如何改變中國與世界

請將時鐘撥回20年。

「啪!」一位身穿白袍的阿拉伯官員手中的木槌落下,掌聲響起。敲錘者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主席、卡塔爾財政、經濟和貿易大臣卡邁勒,而這一刻標誌著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間是2001年11月10日。

20年光陰荏苒。

就在卡邁勒木槌下落的四個月前,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向全世界宣佈2008年夏季奧運舉辦地,他打開信封念到:「Beijing」——北京,會場同樣掌聲四起。

「入世」與「申奧」,20年前的這兩個畫面印刻在眾多當代中國人的腦海中,成為深刻的集體記憶。北京奧運會被中國官方看作自我展示的絶佳契機,一如1964年的東京奧運和1988年的漢城奧運,文化相近的三個東方之國,都將舉辦奧運作為宣告「國家崛起」的宣講台。

雖然不似奧運開幕式的煙花那樣絢爛奪目,但中國「入世」對這個國家乃至世界的改變,深刻而廣泛——西方發達國家剝離中低端製造業,而中國則全面承接。西方國家佔據全球價值鏈高端,經濟高歌猛進,但是各國藍領階層卻被經濟大發展「拋下」,最終導致保守主義思潮興起,以至於甚至出現極右政治登台現象;中國經濟也迎來高速發展的巨變,但伴隨而來的是高污染、低保障,低投資效率等等弊端,而經濟崛起後這個「異質」的中國開始與整個西方變得關係緊張,以致「新冷戰」說法甚囂塵上。

其實,在中國「入世」與「申奧」兩個時間點正中間,還發生了一件影響甚至更大的事——「9·11事件」。很多分析人士認為,這場恐怖襲擊讓美國將資源和精力都投向中東和泛伊斯蘭世界,並同時與潛在的戰略對手中國握手言和,使中國意外地在「入世」之始又喜逢一扇「機遇之窗」。

然而,20年後,這扇窗戶似乎業已關閉:美國完全撤出阿富汗, 並基本從中東撤出,甚至說服多個海灣國家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基本完成從「反恐戰爭」脫身,開始集中精力與中國「競爭」。中美之間關稅高懸,科技壁壘高築,世界貿易組織也在停擺的危機和改革的呼聲中,艱難轉型。

在人們紛紛關注中國未來20年在WTO又會面對什麼的時候,了解一下中國「入世」之路或許可以提供某些借鑒。

入世之路與黃金二十年

世貿組織的前身為關貿總協定(GATT)。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恢復」席位,根據《關貿總協定》,北京方面本可以順理成章加入關貿總協定。

根據後來主持中國「入世」談判的龍永圖回憶說:「當時思想不夠解放,認為那是一個富國俱樂部,是由西方國家主導的,對我們也沒什麼好處,就決定不加入了。」

為了當時的決定,中國後來花了十幾年才反應過來,並在1986年正式遞交申請「恢復加入關貿總協定」。

九年之後,「恢復」之路遙遙無期,關貿總協定卻升級擴展為世界貿易組織,也就轉而變成「入世」,之後又走了六年。

十五年過後,中國走完所有程序,與成員國們進行雙邊談判,幾乎每一條都對中國之後的發展影響重大。

中國「入世」之際,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對外政策研究高級研究員拉迪(Nicholas Lardy)感慨與中國當時發展之快——「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國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玩家。確實,從未有哪個國家能如此迅猛地擴張。」

風電扇翼製造工人

EPA
中國加入WTO開啟經濟迅猛發展的20年

但拉迪也指出,發展背後,中國的問題也在快速凸顯。確實,中國當時經歷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經歷了經濟路線的爭論和突破,經歷了經濟特區和農業「包產到戶」的嘗試,也經歷了「六四」的震顫。經濟雖然高速發展,但是「三角債」、「非法集資」、「財政拮據」、「國企衰蔽」、「產權爭議」等問題積弊嚴重。

再加上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長江大洪水同時來襲,時任總理朱鎔基將形勢比作「地雷陣」和「萬丈深淵」。

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同時,朱鎔基力排眾議進行匯率改革,革除官方匯率與調集市場匯率的「雙軌制」,外匯黑市消亡,人民幣大幅貶值,中國的外貿優勢凸顯,廉價的勞動力推動中國走上「世界工廠」的道路。

外部舞台和內部改革的配合,即使拉迪也未能預見到,中國「入世」之後的發展才是真正的迅猛。

US China

Reuters

20年來,中國GDP增長了8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佔世界經濟比重從2001年的4%增至2020年的17.4%,中國的貨物出口增長了7倍多,成為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利用外資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志昂(Nick Marro)向BBC中文表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經濟的關鍵領域引入了市場競爭,使中國產業結構改善。特別是外國投資,帶來了資本和技術,推動就業和經濟增長。反過來,這些增長也提高政府稅收和家庭收支,以及支持技術創新。

「從全球角度出發,加入世貿組織使中國更全面地融入全球經濟,造就了中國在區域和全球價值鏈中的重要地位。」馬志昂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在市場上產生了真正的自由化,這一點可以從繼續將中國視為優先市場的外國公司的數量中得到證明。

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在一次專訪中表示,原來中國所有的貿易活動都是被幾十個國營國家貿易公司壟斷,進出口必須有配額,加入WTO意味著所有人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打破了原來的壟斷。為了籌備入世,中國修改了幾萬條對市場經濟而言「不合時宜」的條款,在觀念上、實踐上和制度層面徹底革新。可以說,加入WTO是改革開放的「關鍵一招」。

WTO:命途多舛,荊棘滿路

WTO

AFP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和世界都是一個雙贏的結果,」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吳靖表示。

當人們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出口增長感到驚訝時,可能會忽視中國進口的增長。事實上,20年間,中國的進口總額也增加了近6倍,全球貨物貿易總量增長了近一倍。2020年中國的進口總額已經佔到了世界貨物貿易進口總額的12%,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然而,雖然全球貿易總體大幅增長,但在結構上並不平衡。馬志昂認為,不少國家都在質疑,中國是否有能力完全履行其世貿組織承諾,還有不公平的國家補貼和其他扭曲市場的工具,反過來也帶來了政治影響。

「比如,許多西方政治家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與本國的就業、製造業競爭力和傳統產業向海外轉移的衝擊聯繫在一起。」

2016年7月,正當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大贏四方」之時,BBC記者諾提(James Naughtie)跟隨他的競選隊伍抵達美國「鐵鏽地帶」(Rust Belt)的小鎮之一俄亥俄州的揚斯敦(Youngstown)。

七、八十年代,揚斯敦的煉鋼爐照亮半邊天,再加上南邊的匹茲堡,共同構成美國鋼鐵工業的心臟。鐵礦石從伊利湖源源不斷地運過來,長長的列車滿載著鋼材在美國東西穿梭。

然而僅僅一代人,這裏的人口已不到當年的一半,鋼廠倒閉了,人們很憤怒。

「入世」20年,中國的鋼產量佔據全球總產量的57%,美國僅佔4%。

在揚斯敦,諾提遇到第三代煉鋼工人,他們的移民前輩帶著找到工作、闖出更美好生活的承諾來到美國中西部。現在的年輕一代能走就走。消失的工作機會、遷至海外的製造商,收入銳減、移民問題……都讓人們很憤怒。

US election

Getty Images
"只有人們憤怒之時,特朗普才會成為總統候選人。"諾提感慨。

「只有人們憤怒之時,特朗普才會成為總統候選人,」諾提感慨說。

這裏的人把票投給特朗普,他們希望特朗普如其所言,與中國打貿易戰,使製造業回流,「讓美國再次強大」。

某種程度上,特朗普說到做到,上台後他確實揮舞起「關稅」大棒,針對中國實施史上最強關稅戰,幾乎對所有中國商品都施加高額關稅。但大棒打在中國身上似乎不疼,中國對美出口甚至迎來了兩位數上漲,製造業不僅沒有回流美國,反而因為疫情而留在中國。

而被大棒打暈的可能是世貿組織。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全球最大的兩個貿易國,竟然完全繞開WTO。特朗普多次表達對WTO的不信任,認為它沒有善待美國,把中國當成發展中國家,結果中國得了許多好處,美國則吃了大虧,而且束縛了美國的手腳,阻礙貫徹其「美國第一」的理念。

到2019年12月,WTO發生創立以來最嚴重的危機,這個國際組織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爭端解決的上訴機構正式停擺。原因是美國籍法官托馬斯·格雷厄姆屆滿卸任後,美國拒絶提名,使得機構無法達到最低三人的議事和審查人數。

緊接著,全球遭遇新冠疫情的打擊,除了物流中斷,各國還設置各種貿易壁壘,全球貿易量銳減。到2020年8月,WTO總幹事阿澤維多提前離任,「群龍無首」的WTO在停擺的危機和改革的呼聲中,艱難踟躕。

對於WTO的價值,從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近期的講話中可窺一斑。他認為,多邊貿易以世貿組織(WTO)為核心,是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進程的基礎與核心的平台。WTO有164個成員,其貿易額佔全球貿易額的98%以上,沒有任何一個協定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雖然自貿協定一般都是「WTO+」,要比WTO的開放水平高得多,但自貿協定不能夠代替多邊貿易體制,如在農業補貼問題、糧食安全的公共儲備問題等都只能在多邊貿易體制內來解決。

WTO危機背後的中美緊張關係

US China

Getty Images

實際上,WTO當前的危機背後,是中美在貿易利益上的博弈。美國指責中國沒有完全履行「入世」時的承諾,使用不公平競爭手段;中國則堅稱完全履行「入世」承諾,而且中國擁護多邊主義,反而是美國對華採取不正當的關稅打擊。

馬志昂認為,中國還沒有完全履行其對世貿組織的所有承諾。這包括保留國家補貼和其他扭曲貿易的工具,也包括在採購和許可決定中對國內公司的優惠待遇,以及與外交爭端相關的貿易報復,這至少違反了世貿組織的精神。

馬志昂說:「這種行為在過去五到六年裏變得尤為明顯,給中國在其他地方的貿易和投資談判投下了陰影。」

但吳靖持不同觀點。他認為,中國的每一項貿易政策都受到世貿組織成員的嚴格審查,許多國家往往會仔細檢查中國的每一項經濟和貿易政策,看其利益是否受到影響。統計顯示,中國、美國和歐盟在世貿組織的爭端中被其他國家投訴和起訴的次數大致相同。因此,中國在遵守規則和履行承諾方面的表現,與美國和歐盟基本相當。

他說:「此外,中國是世貿組織中唯一對最不發達國家承諾實行97%出口產品零關稅待遇的『發展中國家』。美國甚至沒有作出這樣的承諾。」

不過吳靖也表示,中國在未來也可以做得更好,世貿組織成員對中國提出的最大希望是,中國加快知識產權保護,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擴大服務業開放。

US China

Getty Images

20年過去,美國經歷了五任總統,在貿易上對待中國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1年「入世」,正是中美先達成雙邊協議,在「一錘定音」在與歐盟等經濟體的談判幾乎比照與美國的協議,快速推進。

回顧當年,吳靖表示,作為中國申請加入世貿組織的主要支持者,克林頓政府對美國自身的利益是明智的。2001年,中國對美國的進口總額佔美國出口總額的不到2%。20年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總額已增加到美國出口總額的9%,使其成為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僅次於其兩個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

吳靖說:「今天的世界經濟格局和貿易結構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正在上升,經濟全球化正在受到挑戰。然而,中國一直是多邊貿易的堅定支持者和捍衛者,同時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

馬志昂則指出,20年來,西方國家圍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許多議題,包括多數國家對中國經濟改革最終將推動政治自由化的期待,並沒有成為現實。而且,現在的情況似乎與人們預期的恰恰相反。

國際間也有很多分析與報導認為,經濟和貿易問題或許是最初引發美中對峙和關係惡化原因,但是這場由「貿易戰」開始的「競爭」或角力早已經從貿易蔓延到科技、金融、政治,和甚至意識形態和國家安全層面。

中國和美國雖然仍是WTO成員,但是現在的國際政治、經濟和外交大環境與20年前中國剛剛「入世」並受到美國以至於所有主要經濟體「歡迎」的狀況截然不同。中國與美國,與世貿,以至於與整個西方世界的關係將走向何方,正在成為舉世矚目的時代問號。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