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台灣民眾「冷靜」應對軍事衝突風險的三個原因

中國軍機

EPA
中國大陸轟六型軍機

隨著中國大陸軍機進出台灣防空識別區的頻率增加,國際間相應而來就防衛台灣發出的聲音也日趨高調。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台海局勢已經進入數十年來最緊張的時段。

然而,從民調結果看,普通台灣人似乎並未跟隨政客和媒體的定調而變得更加「慌張」,而多數繼續對諸如「軍機擾台」之類的報導淡然處之。近期也有專家和媒體開始關注到這種現象。

BBC中文特此綜合專家分析、梳理台灣人對軍事衝突風險比較「冷靜」、「無感」的三個原因。

台海緊張氣氛加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一再重申,中國對台灣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必定完成統一目標」。呼應著領導人講話,解放軍頻繁派出軍機「擾台」,並進行渡河、搶灘、登島等演習項目。

與此同時,台灣總統蔡英文則表示,「兩岸互不隸屬,台灣人民不會在壓力下屈服」,台灣會繼續充實國防,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確保沒人能逼迫台灣走向中國設定的路徑。」

長期一直採取「戰略模糊」策略的美國,雖然始終表示希望避免兩岸現狀改變,但總統拜登卻數次說出美國會「防衛台灣」的話,儘管白宮發言人每一次總統講話後都試圖低調回應外界質詢。

與政客、名嘴的激烈言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普通台灣民眾對「武力威脅」、「武統論」等說法則相對冷靜,日常生活也一切照舊。最近中國微博有傳聞說台灣人因為害怕戰爭而大肆採購民生必需品,有台灣人則回應說,感覺哭笑不得,因為每日所見所聞根本沒有什麼恐慌戰爭或搶購的事情。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近期撰文說,台灣人對兩岸局勢緊張升高、甚至有軍事衝突的危險「保持警惕」、但「並不驚慌」。

究竟是什麼讓台灣人「處變不驚」,或是對戰爭危險比較「無感」呢?

台灣閲兵

EPA
台北2021年雙十節閲兵

不認為會發生戰爭

最簡單來說,面對中國大陸軍事威脅仍然比較冷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普通台灣人不相信兩岸會發生戰爭。

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的民調顯示,雖然近期中國軍事動作頻頻,但只有28%的受訪者認為中國遲早會武力攻台,高達64%的人認為兩岸不太可能會發生戰爭。

儘管中國軍機頻繁「擾台」,以及國際間對台海局勢的緊張持續關注,大多數台灣人還是繼續認為兩岸不太可能會發生戰爭。既然不會發生戰爭,那麼當然也就繼續保持冷靜、不會驚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對照該基金會2019年11月所進行的類似調查,同意中國遲早會武力攻台的人增加了12.1%,不同意者減少了13.1%,從中可以看出,認為中國可能會武統的人有越來越多的增加趨勢。

「司空見慣」和「恐懼疲乏」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在非盈利性網絡媒體「對話」(The Conversation)發表文章稱,台灣人面對中國武力威脅能保持冷靜的原因來自於數十年以來對中國武力恐嚇的「司空見慣」和「恐懼疲乏」。

他說,許多台灣人認為中國的武力威脅只是一種「秀肌肉」,「虛張聲勢」做給別人看,而不是真的要展開全面攻台戰爭。

宋文迪在另外一檔播客節目中套用寓言「狼來了」解釋台灣人的「冷靜」。他說,中國第一次說要武統台灣,人們可能會嚴肅看待;說兩次,繼續嚴肅看待。等到說了第一百次,其中某個節點上,人們肯定會要審視其他因素、不再單單聽言語,來判斷中國的用意。

確實有台灣民眾近期對媒體表示,「不會擔心爆發戰爭,因為台灣從小到大都是這個樣子,就像是地震常常會發生,但你不會因為這樣天天就害怕。」

還有台灣人認為,在現今的國際局勢下,不是說中國一個國家想打就能打,還要考慮到國際上的因素,以及動武的可能後果,戰爭的代價等後續問題。

但是,也有台灣民眾對中國的武力威脅感到無奈,認為中國要不要、會不會動武也不是一般人能有辦法解決的,還是顧好三餐生活比較實在。

「回報遞減法則」

宋文笛表示,台灣人面對中國武力威脅能保持冷靜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經濟學上所謂的「回報遞減法則」。

台灣人對中國的軍事威脅已經「見怪不怪」,中國用武力恐嚇的手段早已不是新鮮事,台灣長期處於中國持續不斷的武力恐嚇和外交壓力之下,早已經習慣而且漸漸越來越「無感」。

早在1996年台灣首次舉行總統全民直選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就對台灣外海發射多枚導彈,當時還引發了台海導彈危機,美軍後來派遣尼米茲號和獨立號兩艘航空母艦通過台灣海域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

從此之後,中國持續不斷對台灣實施軍事演習,包括派遣軍機飛越台灣防空識別區,在關鍵時刻釋放信息警告台灣不要跨越中國設定的「紅線」。

正如喊「狼來了」一開始可能還有人信,喊久了也就沒有人會當真,這也就是所謂的「回報遞減」,投入生產的收益會隨著產量增加而遞減。

哪邊在囤積物資?

最近中國商務部發出通知,鼓勵居民儲備生活必需品,不僅要滿足日常生活需求,還要應對突發狀況,引發大規模搶購潮,官員被迫出面澄清物資供應完全有保障。不過,中國有不少網友自行「腦補」,網傳要打台灣了,或是又要封城了,一時之間各種揣測甚囂塵上。

不只如此,還有微博傳言台灣人因為害怕戰爭爆發,也開始囤積民生必需品和求生物資。但消息傳到台灣後,卻有台灣人表示哭笑不得。

前立法委員郭正亮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台灣人「大肆採購」是為了要趕著花掉政府免費發放的振興五倍券,另一方面可能也擔心物價上漲,因此會先買一些家庭用品回來放。

也有台灣人說,台灣每到周末各大賣場本來就會有許多購物人潮,如果碰上促銷活動更會出現排隊盛況,這是經濟活絡的表現,跟搶購或囤積物資沒有關係。

不論兩岸哪一邊的人民真的在搶購或囤積應急物資,可以確定的是,圍繞著台海是否會爆發戰爭的話題,短時間之內還會持續熱鬧下去。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