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國限制高樓數量,全球摩天大樓建設還有未來嗎?

帝國大廈

Getty Images
帝國大廈的建築。右邊是克萊斯勒大廈。

中國限制建造高樓,稱其為「面子工程」。目前全球各地的辦公室都堆滿了空桌子,人們擔心與同事局促地共享著密封空間。摩天大樓還有未來嗎?《摩天大樓》Skyscrapers一書的作者朱迪思·杜普雷(Judith Dupré)問道。

90年前,世界從一場全球大流行病中擺脫出來,經濟瀕臨衰退,令人絶望。 與此同時, 摩天大樓的黃金時代開始了。其中最有代表性是克萊斯勒大廈和帝國大廈是當時美國有史以來最高的建築,引發了公眾遐想。

克萊斯勒塔尖的組裝是在大樓內部秘密進行的,又像變魔術般呈現在公眾面前,在1930年為這座大樓贏得了令人垂涎的「世界最高」稱號。一年後,帝國大廈奪走了這一稱號,但帝國大廈的租賃速度很慢,因此也被稱為「空州大廈」(Empty State的音譯),直到1933年電影《金剛》(King Kong)首映,令其爆紅。該電影講述了一隻患相思病的大猩猩爬上了帝國大廈。

儘管世界各地的摩天大樓建設都在放緩或暫停建設,但摩天大樓的第二個黃金時代20年前還是出現了。根據高層建築和城市居住委員會(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的數據,與前一年相比,2020年全球建成的高層建築數量減少了20%,在中國,趨勢最為明顯。曾幾何時,中國的高樓大廈還在以驚人的速度拔地而起。

那麼,經歷過新冠肺炎以後,世界上還會再建造摩天大樓嗎?

摩天大樓數量--BBC表格

BBC

摩天大樓設計的確受過冷落。 911襲擊後,有聲音認為高樓大廈過時,但這一結論為時太早。 過去20年裏建造的摩天大樓比上個世紀建造的還要多,這些大樓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安全、堅固和環保,這要歸功於世貿中心雙子塔遇襲後全球採用的嚴格建築標凖。

「世界最高」的頭銜可決定一個國家的財運。就像「雙子星塔」(Petronas Towers)讓人記住吉隆坡,哈利法塔(Burj Khalifa)也讓迪拜從偏遠的沙漠前哨變成了全球繁榮的旅遊勝地。

這樣的地標也刺激了新的開發。阿德里安·史密斯+戈登·吉爾建築事務所(Adrian Smith + Gordon Gill Architecture)的創始合伙人阿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說:「哈利法塔帶動了300英畝的土地上很多很多建築的開發,這一招成功了」。該事務所建造的高性能塔樓包括哈利法塔和沙特阿拉伯的吉達塔,吉達塔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高的建築。

儘管如此,設計師們仍在質疑曾經推動建築業發展的高密度人口+高地價=高層建築的公式。WSP的設計包括倫敦最高建築(碎片大廈)、美國最高建築(世貿中心一號大樓)和亞洲最高建築(上海中心大廈)。WSP董事總經理卡姆蘭•莫扎米(Kamran Moazami)表示,建造一座500米高的建築必須有充分的理由。

「你必須問什麼是最好、最經濟的建築方式。極高的建築可以吸引遊客,比如迪拜,但在上海或曼哈頓等知名城市卻可能水土不服。現在評判一座標誌性建築不僅要看外觀,還要看耗碳量。」

上海

Getty Images

但是,不管是不是標誌性建築,並非每個人都喜歡摩天大樓,尤其是那些光鮮亮麗的新大樓。

建築評論家大衛·布魯塞特(David Brussat)說,這樣的大樓製造了「審美污染」。「不知何故,建築越高,城市就變得越小。城市就變得越小。高樓大廈下的城市峽谷讓穿梭其間的上班族感到無聊和沮喪。」他說,早期的摩天大樓是在街道旁,以取悅路人,這是一種「日常互動,很重要,因為彼此互惠。」

新冠病毒顛覆了讓城市生活變得令人嚮往的東西——充滿活力的公共場所,互聯互通的公共交通,以及去餐館、博物館和俱樂部所帶來的方便。但現在城市正在復活,有些速度更快,建造摩天大樓的人預測大樓建設也會回潮,只是不像以前那樣了。

RXR是紐約地區最大的房地產所有者、管理公司和開發商之一。該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斯科特•雷克勒(Scott Rechler)表示:「疫情表明,住宅和辦公樓混合在一起的社區比其他社區更能經受住長期封鎖帶來的考驗。」

「這刺激了辦公市場的結構性轉變,更多公司尋求新的、標誌性建築,業界稱之為『追求質量』,老舊的辦公樓過時了。」他還說,老建築正在被改造成新的用途,比如住宅樓,使商業區更加多樣化。

雷克勒說:「寫字樓市場絶不是死路一條。人才已經回到了紐約。他們想在這裏生活、工作。21世紀對高度便利的辦公空間的需求和以往一樣高。」

他說,紐約市積極的公共衛生應對措施幫助滿足了這一需求,疫苗總體接種率達到了87%,建築工會接種率達到了90%。辦公大樓內部的空間也在根據疫情後的需求而變化,出現了更多新鮮空氣、陽光和開放空間。

莫扎米說,更多的建築設計是為了融合,而不是並行辦公。「需求不會減少,但辦公室的人口分佈方式會有所不同。你不能再為所有員工設定從周一到周五的日程安排。你可能需要更多空間容納更少的人。」

摩天大樓

Climb Images
摩天大樓的另一種用途滿足了人們對戶外生活的新需求。

城市對戶外場所的需求激增。

曼哈頓的「城市攀登」(City Climb)是世界上最高的外部建築攀登,可以讓人獲得終極戶外體驗。當「城市攀登」在11月開放時,有膽量駕馭的人可以攀爬哈德遜廣場30號(30 Hudson Yards)的外部。這是一座387米的高塔。

摩天大樓坐落在大城市,所以它們的未來取決於白領們是否回來辦公。並不是每個人都想回來,因為穿著瑜伽褲在家工作有其優勢,但摩天大樓的潛在力量令其回歸不可避免。

人類是社會物種。大流行前的研究表明,情緒孤立和孤獨導致的死亡風險與吸煙一樣高。此外,當人類,尤其是有創造力的人,在彼此的身邊工作時會有奇蹟發生。莫扎米說:「我們現在知道遠程工作是高效的,但人們需要走到一起進行協作。」「互動起來才能吸收、學習。」

遠程工作還有其他成本,尤其是在高度可視化和空間化的行業。「在給出方向和控制工作成果方面,用電腦交流很有挑戰性。客戶發現很難理解在屏幕上看到的建築模型,」史密斯說。

從歷史上看,危機會激發創新。在摩天大樓方面, 後疫情時代發展趨勢可能會有所不同。 做為摩天大樓建設領頭羊的中國,它過去二十年的爆炸性增長是有參照價值的。 想想看,全世界有115座超過300米(984英尺)的「超高層建築」,中國就佔了85座。

分區域世界百大高樓

BBC

但現在情形不同了, 該國正在採取措施填補空置的摩天大樓,恢復經濟,並重塑因新冠肺炎爆發受損的國家形象。

2020年出現一系列早期建築規定之後,中國政府宣佈對新摩天大樓的高度和設計進行全面限制。在一次行動中,他們禁止建造「山寨」建築,也就是複製埃菲爾鐵塔、克里姆林宮和其他在中國隨處可見的西方地標建築。

今年7月,禁令再次收緊,將矛頭指向建築高度:禁止新建超過500米的建築,嚴格限制超過250米的建築。最近,中國禁止在人口不足300萬的城市建造超過150米的建築。這在財務上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對建造了中國許多超高層建築的西方建築公司。

史密斯說:「中國在住宅、辦公大樓、衛星城等個個領域都有過度建設的傾向,這些項目本來不必建造,但為了保就業和提高生產率而建造。」史密斯的公司在中國設計了5座主要的摩天大樓。

目前在建的10座最高建築中有8座在中國。政府認識到,最好開始建造具有經濟意義且可以出租的高樓。換句話說,他們開始像美國開發商一樣思考。摩天大樓不能促進經濟發展,只能滿足現有需求。

摩天大樓代表個國家實力,經濟和科技水平——這些特徵對國家建設者來說不可抗拒。

疫情迫使人們對高層建築和在裏面工作的人進行更廣泛的思考,呼籲靈活性、有適應能力,並接近自然,還要保護塔樓,因為它們節約能源,消耗更少。

朱迪思·杜普雷(Judith Dupré)是《摩天大樓》Skyscrapers、《世界最非凡建築史》World’s Most Extraordinary Buildings和其他建築環境書籍的作者。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