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國和不丹加速邊界談判:印度該擔心嗎

不丹是一個有著77萬人口的內陸小國。

Getty Images
不丹是一個有著77萬人口的內陸小國。

在層巒疊嶂的喜馬拉雅山區,坐落著一個面積不到100平方公里的狹長高原。它被稱為洞朗(Doklam),毗鄰中國、印度和不丹三國的交界處。

這裏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四年前,中印兩國正是在這一地區進行了73天的對峙,這場危機始於中國試圖在不丹聲稱擁有主權的地區修建公路,印度以支持不丹的主張為由出兵阻止。

洞朗處於交叉口的地理位置也反映了這裏複雜的政治生態。長期以來,不丹都被視為是印度最緊密的盟友。無論是外交還是軍事方面,德里都一直對這個77萬人口的袖珍王國施加影響力。相比之下,不丹對北面鄰居中國一直很冷漠。

但10月中旬,中國和不丹遠程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尋求加快這兩個未建交的鄰國之間延宕多年的邊界爭端談判,而洞朗便是其中一個關鍵地區。

在此同時,中印兩國長達17個月的邊境爭議會談陷入僵局,拉達克(Ladakh)東部地區的緊張局勢再起。中國在10月23日還通過了《陸地國界法》,加強對邊境地區的管控和保護。

如果中國和不丹解決邊境問題,在與中國接壤的陸地鄰國中則僅剩印度未完成與中國劃界。那麼,中不加速邊界談判是否意味著不丹的外交轉向?中國又是否將進一步挑戰印度在南亞的影響力?

簽署備忘錄

中國外交部此前表示,中國政府代表、外交部部長助理吳江浩在10月14日與不丹政府代表、外交大臣丹迪·多吉(Tandi Dorji)通過視頻方式簽署了《關於加快中不邊界談判「三步走」路線圖的諒解備忘錄》。

根據一則聲明,吳江浩稱該備忘錄的簽署將加快兩國劃界談判,中國將成為不丹「平等相待、和平共處、互利共贏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他還特別提及該備忘錄將為推動兩國建交進程作出富有意義的貢獻。

不丹外交部也表示,「三步走」路線圖的諒解備忘錄將為兩國邊界談判「注入新的動力」。

中國士兵

Getty Images

在中國2005年與俄羅斯簽訂協議以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以及在2008年底與越南完成陸地勘界立碑工作後,中國已有十餘年沒有新的陸地邊界重大進展。在與中國接壤的14個鄰國中,僅剩不丹和印度未能與其確定邊界,而這成為2017年洞朗對峙以及2020年加勒萬河谷(Galwan River)衝突的導火索。

其中,中國和不丹共享近500公里的邊界,兩國從1984年起已舉行了24輪邊界會談及10次邊界問題專家組會議來試圖解決爭端,但均無果而終。

兩國的領土爭議主要聚焦於兩個地方——位於不丹北側的495平方公里地區以及位於不丹西側、臨近三國交匯點的269平方公里地區。

據報道,中國欲給予不丹北側495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回報,中國想拿走西側包括洞朗在內的269平方公里土地。不丹此前拒絶了這個看似划算的買賣,被很多分析人士認為是受到印度壓力。

總部位於德里的智庫觀察者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研究員馬諾傑·喬希(Manoj Joshi)撰文分析稱,中國看上西部地區是因為擁有洞朗地區將使中國對印度的軍事優勢擴大。

他表示,該地區對不丹來說沒有特別的戰略意義,但對印度來說卻至關重要,因為它能讓中國軍隊靠近印度東北的「咽喉」,即所謂的西裏古裏走廊(Siliguri Corridor)。後者外號「雞脖子」,是連接印度本土與其東北部各邦的狹窄條帶狀區域。

「走到一起的時刻」

在中國和不丹宣佈簽署該備忘錄後,中國官方媒體馬上盛讚了該協議。《環球時報》在標題中稱,這一舉動「打破印度造成的僵局,為建立外交關係鋪平道路」。

文章還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該諒解備忘錄具有「歷史意義」,是雙方多年來共同努力和真誠合作的結果。

相比之下,印度官方非常低調地回應了此事。

「我們注意到不丹和中國今天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你知道,不丹和中國自1984年以來一直在進行邊界談判。」印度外交部發言人阿林達·巴奇(Arindam Bagchi)說道。

不丹兒童

Getty Images

安托萬·萊維斯克(Antoine Levesques)是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南亞研究員。他對BBC表示,由於這份協議的具體細節尚未公開,因此目前尚不能確認這是否是兩國邊界談判的「突破性時刻」。

他表示,中國和不丹就諒解備忘錄內容達成一致的會談於2021年4月結束,兩國發表了聯合聲明,而不僅是單獨的聲明。在這種情況下,備忘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延續,而不是新的發展」。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創造這一全新的前景可能是足夠好的成就,但它本身並不是一個突破,」安托萬·萊維斯克說。「和平解決分歧和對話是中國外交的口頭禪,國務委員王毅和其他中國官員經常提醒聽眾,尤其是在中印背景下。」

但他認為,該協議仍有積極意義:「這是一個兩國決定相比以前,更加走到一起的時刻」。

不丹在歷史上與西藏有著很強的文化、宗教和經濟聯繫,但由於中國和不丹沒有互設大使館,雙方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通過在德里的使團進行。2012年6月,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與不丹首相吉格梅·廷裏(Jigme Thinley)會面,是兩國政府首腦的首次會面。

2017年的洞朗爭端打破了友好的氣氛。一年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在2018年對廷布進行了突然訪問,拜會了不丹國王、太上王和首相,似乎有意為雙方的不合降溫。

不丹布羅帕牧民用牛向偏遠無路的薩克滕村莊運送物資。他們與鄰近村莊交易黃油、奶酪和氂牛肉以獲得日常必需品。

Getty Images
不丹布羅帕牧民用牛向偏遠無路的薩克滕村莊運送物資。他們與鄰近村莊交易黃油、奶酪和氂牛肉以獲得日常必需品。

但在2020年夏天,北京突然宣稱不丹東部面積740平方公里的薩克滕野生動物保護區(Sakteng Wildlife Sanctuary)是中國領土,再次引發紛爭。不丹駁斥中國說法,並指出該地區在過去24輪邊界談判中從未被提及。

據《南華早報》引述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分析稱,中國和不丹未來的「三步走」路線圖可能包括先建立一個框架,通過交換地圖確認具體爭端,再進入解決階段。

德里的擔憂

儘管印度政府反應謹慎,但該消息持續在印度社會引起很大反響。一些分析人士將備忘錄的簽署視為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的外交失敗,稱中國正「突襲不丹」。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印度裔教授阿肖克·斯溫(Ashok Swain)感嘆稱「現在連不丹都已經走了」。

「中國正在積極包圍印度,接管我們與不丹的特殊關係。而且,莫迪毫無作為。這對我們的安全利益造成巨大損害,」印度知名記者和專欄作家斯瓦蒂·查圖維迪(Swati Chaturvedi)警告道。

普那卡宗曾是不丹重要的行政和宗教中心。

Getty Images
普那卡宗曾是不丹重要的行政和宗教中心。

印度人的擔憂源於在其眼中,該國正不斷面臨周邊「盟友流失」而「對手增加」的困境。德里曾經的盟友斯里蘭卡和尼泊爾近年來積極響應北京的「一帶一路」計劃,中國在當地的投資日益增加。而另一方面,塔利班在阿富汗的重新掌權使未來阿富汗可能與巴基斯坦更加親密,也讓德里如坐針氈。

尼赫魯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東亞研究中心教授阿爾卡·阿查裏亞(Alka Acharya)對BBC表示,中國努力直接與不丹達成協議,會給印度帶來麻煩。

「因為到時候會有人說,現在中國已經和所有國家達成了和解,只剩下印度了,那為什麼會這樣?這會造成一種心理壓力。」阿爾卡·阿查裏亞說道。

阿查裏亞教授表示,印度和不丹之間的關係非常深厚,印度長期向不丹提供援助,並試圖讓中國不要過多干涉不丹。但由於不丹是一個內陸小國,並不希望完全與中國斷絶關係。

「不丹也希望與中國的邊界爭端得到解決,然後可以開始與中國建立經濟關係。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個獨立國家關於發展的想法。不丹被困在印度和中國之間,它不想被置於這樣一個被視為對抗任意一方的位置,」她說道。

在1949年不丹與印度簽署的最初友好條約中規定,不丹的外交事務必須接受印度的「指導」。但2007年,不丹與印度重新談判了新條約,以國家利益相關問題上的「合作」取代了該規定,並且不再要求不丹在進口武器上獲得印度許可。

Protest outside the Chinese embassy in Delhi

Getty Images
加勒萬河谷的衝突在印度國內引發抵制中國的浪潮。

安托萬·萊維斯克表示,印度可能也已意識到,不丹無法成為印度的專屬伙伴。他認為,從狹隘的、不現實的零和觀點來看,南亞是印度和中國的角逐之地,僅此一點就可能意味著印度落後於中國。

「但實際上,印度不再尋求從正面阻止中國在南亞建立全面的雙邊關係,甚至是區域性的小型雙邊集團。印度首要熱衷於阻止中國在關鍵的、安全和防務優先的領域對其鄰國取得決定性影響,」他說道。

印太的舞台

但也有批評者認為,不丹的態度轉變源於中國持續的行動讓前者別無選擇。

馬諾傑·喬希在一篇文章中分析稱,在北京與廷布談判的同時,中國持續在爭議地區修建道路、哨所、建築物和使用牧場。他表示中國已經或正在佔領它聲稱擁有的大部分土地,來製造「既定事實」。

在洞朗危機結束後,中國持續加大在洞朗高原的軍事存在,包括修建了可以容納上千人的軍事基地,拓寬了去往洞朗的道路。

去年,中國官方媒體還分享了位於洞朗地區新修建的「模範村」龐達村的照片。該村由上海援建,在一年內建設完成,官方隨後動員了100多名農牧民搬遷至此。但該村在不丹看來是其領土內約2公里的地方。

大多數不丹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Getty Images
大多數不丹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中國官方媒體報道說,村民們在「十一」國慶節參與了「升國旗、唱國歌」的活動。報道還引述一名巡邊人員的話說,「現在的好生活是黨和國家給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偉大祖國的坐標,都有守衛國土的義務和責任。」

《紐約時報》報道稱,這些行為延續了中國慣用的「單方面改變事實」的做法。此前,中國在南海越南和菲律賓聲稱擁有主權的淺灘上也修建了防禦和軍事設施,儘管它曾向美國承諾不會這樣做。

在中國和不丹簽署諒解備忘錄後不久,中國在10月23日通過了《陸地國界法》,明確中國將採取有效措施,維護領土主權和陸地國界安全。該法律還包括加強對邊境地區的建設等內容。

這引發了印度的關切。該國外交部周三(10月27日)稱「中國單方面決定立法,可能對我們現有的邊境管理雙邊安排和邊界問題產生影響」。目前,中印邊界談判陷入僵局,兩國大批軍隊仍在實際控制線(LAC)西段的拉達克爭議地區附近駐扎。

安托萬·萊維斯克認為,印度很容易從其與中國舉行的邊界談判經驗裏得知,即使與「商討進行談判」相比,開啟談判已是一種進步,但它並不意味著承諾一項「具體或有時限的結果」,中國很難確定其與不丹進行雙邊談判的時間掌握在自己手中。

「儘管中國更願意、並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將其邊界爭端控制在嚴格的雙邊框架內,但中國的行動也越來越多地在廣闊的印太背景下被廣泛解讀,」他說。

「這裏吸引了所有大國,並成為北京所有反對者的首選舞台,無論北京或廷布(在某種程度上)自身喜歡與否。」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