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國嚴控非公資本涉足新聞 最新禁令會否引發行業震蕩

A journalist films next t o a large screen and original national flag at the newly built Museu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June 25, 2021 in Beijing, China.

Getty Images

10月8日,中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徵求意見稿)。這份最新版的負面清單中,禁止准入事項的第6項為,「禁止違規開展新聞傳媒相關業務」,要求非公有資本不得在中國從事新聞採編播發業務,非公有資本不得投資設立和經營新聞機構。

有觀點認為,這份負面清單實施後將對在媒體領域布局廣泛的互聯網企業帶來衝擊,有的甚至不得不退出這一「敏感」行業。

也有觀點認為,非公有資本在新聞傳媒行業的禁令早已有之,這份禁令只是對已有內容的細化,並不會帶來顛覆性的行業變局。

不斷細化的准入禁令

中國政府對新聞機構的准入管理一向比較嚴格。此前的行業規定主要包括:

比如,2012年,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印發《關於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規定,在報刊編輯部轉制或合併建立報刊出版企業中,不得有非公有資本進入。

2017年,中國國家網信辦印發《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稱,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業務。

2018年,中國實施了負面清單制度,即列明不准許民間資本進入的領域,除此之外都可以進入,以此推進改革,旨在擴大民營資本和外資的參與度。

同年中國公布了第一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分為禁止事項和許可事項兩類。對於禁止事項,市場主體不得進入,相關部門也不予審批;對於許可事項,市場主體可提出申請,相關部門決定是否准入。

至此,中國新聞主管部門的禁令與負面清單結合。在2018年的第一版負面清單中即列明「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業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大會發賀電

Reuters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給2017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發賀電時再次提及「網絡主權」。

此後該清單每年更新,對這一禁令不斷進行細化和補充。

2020年版的還只有一句話,「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業務;任何組織不得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和外資經營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本次公布的2021版則已經細化為六條:

  • 非公有資本不得從事新聞採編播發業務;
  • 非公有資本不得投資設立和經營新聞機構,包括但不限於通訊社、報刊出版單位、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廣播電視站以及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發佈服務機構等;
  • 非公有資本不得經營新聞機構的版面、頻率、頻道、欄目、公眾賬號等;
  • 非公有資本不得從事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重大社會、文化、科技、衛生、教育、體育以及其他 關係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等活動、事件的實況直播業務;
  • 非公有資本不得引進境外主體發佈的新聞;
  • 非公有資本不得舉辦新聞輿論領域論壇峰會和評獎評選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該事項的用詞此前多年沿用「不得介入」,2021年版本細化為「不得從事」、「不得投資設立」、「不得經營」、「不得引進」等。

非公資本如何介入中國媒體?

綜合各方信息,目前尚不明確非公有資本是否可以「參股」或「參與投資」。但在過去十幾年間,在中國,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的民營資本,大量介入新聞、傳媒領域。

以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為例,其先後參股《第一財經》和《財新》兩家中國知名新聞機構。

通過公開資料查詢,阿里巴巴在《第一財經》參股比例超過30%;而目前《財新》的最大股東為華人文化新世(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背後是黎瑞剛領銜的華人文化集團。

華人文化集團作為中國快速崛起的傳媒產業集團,旗下產業涉及中國內地的財新傳媒和梨視頻,還有香港的TVB在內的多家媒體。

華人文化集團本身就是官方與非公有資本合作的產物,創始企業就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主導者黎瑞剛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書長、上海市委辦公廳主任、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總裁等職。

2018年,華人文化集團進行A輪融資時,規模達到100億元人民幣,由新股東萬科集團與兩家創始股東阿里巴巴集團、騰訊集團領投。

Alibaba headquarters in Beijing

Getty Images

甚至在2017年,新華網及新華社旗下的新媒文化和中國經濟信息社,與杭州阿里一同成立新華智聯科技公司,新華網出資2億元,佔40.8%股權,新華系兩家公司合計佔10.2%股權。共計佔股比例51%。阿里系的兩家公司合計佔有新華智聯49%的股權。

不僅如此,阿里巴巴還增持中國社交媒體平台新浪微博,以及中國視頻平台Bilibili、優酷等。

除阿里巴巴和騰訊外,非公資本在中國參與傳統媒體還有大量案例。根據2010年《新聞晚報》的報道,當時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還發文鼓勵非公資本有序進入新聞出版產業、鼓勵上市融資、資本重構等措施繼續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的發展。

目前尚難界定的是,新的負面清單會對上述民營資本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中國傳媒行業面臨震蕩

阿里巴巴在媒體領域逐步加強的影響力,近期飽受詬病。

今年7月,阿里巴巴女員工舉報「男上司性侵且被包庇」,捲入輿論漩渦的阿里巴巴,又因為採取「刪帖」、「刪微博熱搜」等應對舉措受到輿論抨擊。

人民日報旗下公眾號「踏浪青年」評論稱,「輿論爆發之慢,讓公眾對阿里是否進行了公關操作,再次產生懷疑」;「國家態度已經非常明確,資本絶不能控制媒體,而微博作為中國當下事實上的新聞基礎設施,更不能成為某些利益集團操縱輿論的工具」。

「阿里的很多投資,單獨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放到一起就讓人懷疑意圖。阿里以其雲計算和投資能力,從影業到出版構造了一個傳媒帝國。既是經營的需要,也可以解讀為有意圖。犯忌諱。」路透社援引北京一投資人士表示。

阿里近期似乎也在有意識地剝離自身的傳媒資產。

9月,以製作娛樂節目見長的芒果超媒公告稱,持股5.01%的股東杭州阿里創投,擬將其所持公司股票進行協議轉讓,以當日收盤價41.31元人民幣計,股票價值為38.7億元;協議轉讓完成後,杭州阿里創投將不再持有公司股票。

上海字節跳動辦公樓外一名女士在用手機通電話(3/8/2020)

EPA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也在更廣範圍內加強對媒體行業的監管。

今年8月,有政府背景的中國公司已入股字節跳動,擁有1%的股權。

中國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投資字節跳動的公司名為網投中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由三家中國國家機構所有——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子公司和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其中,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財政部設立。

而上述持股使具有國資背景的網投中文在字節跳動可擁有一個董事會席位。

此外,社交媒體微博也面臨類似情況。根據微博去年4月向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提交的公告,一個國資背景實體獲得了微博1%的股份,並有權任命一名董事。

這種監管模式,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2014年2月,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擔任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把在傳媒企業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試點列為2014年工作要點。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規定,符合條件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具體實施辦法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另行制定。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