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國移民在紐約:被洪水淹沒的美國夢

和許多來到美國的人一樣,冷鴻升想要尋覓自由。

他在中日戰爭期間出生在中國東北,歷經過文化大革命,以及後來的改革開放,到了1990年代他才來到美國。

據信他在中國曾經是一名工程師,但是在紐約,他以撿垃圾收舊貨為生,每天沿著皇后區法拉盛的街頭收集塑料瓶和舊家電回收。

即使如此他仍然活得很開心,還把家人接來美國,拿到了綠卡,決心在美國開展一個更好的生活。

但是他的美國夢上個月戛然而止,82歲的冷鴻升和妻女所居住的狹小地下室被突如其來的大水淹沒,他們根本來不及逃生就溺斃了。

當時,颶風艾達(Hurricane Ida)侵襲紐約市,帶來破紀錄降雨量,殘酷的洪水共造成14人罹難,災難過去一個月後,他們的遺體最近火化。

紐約大多數的罹難者,包括一名年僅兩歲的幼童和一名86歲的女性,都是住在違法改建的地下室的亞裔和拉美裔移民。

這些不幸死難者暴露出一個問題,極端天氣造成基礎設施癱瘓,嚴重打擊低收入社區居民,加深社會不平等現象。

許多專家稱之為「氣候種族隔離」(climate apartheid),並表示如果不採取公平手段介入,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公路淹水

Getty Images
颶風艾達帶來驚人降雨量,紐約公路上淹水,汽車漂浮在水中

四級熱帶風暴艾達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登陸後一路北上,風速每小時240公里,所經之地造成嚴重破壞,數十人死亡,成千上萬戶民居毀損。

9月1日艾達逼近美國東北地區,成為2012年桑迪颶風(Hurricane Sandy)之後造成死傷最嚴重的颶風。

在紐約,那天從傍晚開始下起暴雨,一直持續到午夜之後。在那之前幾天,另一場熱帶風暴才打破降雨量記錄,但艾達很快又刷新紀錄。

短短的幾個小時之內,雨量就超過整個9月的平均降雨量,引發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城市地區洪災之一。


和冷鴻升住同一棟樓的吳銘(化名),在大約深夜11點鐘的時候被水的聲音吵醒,他睜開眼睛發現洪水往一樓的住家裏猛灌。

他往窗戶外看,看到馬路上的汽車都浮在水面上,他告訴BBC,「我住在紐約10年,從來沒看過這樣的事情。」

短短的兩分鐘之內,大水從他的膝蓋迅速上升到胸口,他試著從前門逃生,但大門被猛烈的洪水擋著竟然怎麼樣也推不開,他順著洪水從後門逃出去,躲在外面的樓梯間不安地度過了一夜。

50多歲的建築工人吳銘說:「我以為捱過了這一夜,明天就會好了。」

災難中也看到人性的溫暖。有一名住戶游泳進屋,救了一隻貓和一隻狗,還有較高樓層的住戶讓其他人到他們家裏避難。

吳銘一度想到,他還沒看到冷鴻升一家人的蹤影。

「我也想去幫他們,但洪水實在太兇猛了,我連他們地下室的家門都看不到。」

災後家園

Getty Images
一名住在地下室的災民走進水災後一片凌亂的居室

氣候危機下,洪災相信將會是影響全球人口最多的一項環境災難。

根據世界銀行估計,今天,全球約有15億人面臨至少中等的洪水風險,相當於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要面對洪水隱患的人口有將近90%生活在南半球中低收入國家,但富裕國家也並非沒有風險,發達國家有將近1.6億人也面臨洪災風險。

未來10年,歐洲、北美和北半球其他地方將出現更多水患侵襲地點,而且在這些地方,受害最嚴重的同樣是貧窮人口。

美國大約有4100萬人處於洪水隱憂之中,主要集中在都會人口稠密地區和容易淹水的地區。

得克薩斯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都市計劃教授凡讚德(Shannon Van Zandt)表示,容易淹水的低窪地區居民大多是低收入和少數民族,因為這些地方居住環境較差,房租較便宜。

她補充說,和美國公民的少數族裔相比,不論是否有合法身份的外來移民都更加處於弱勢地位,因為他們更不敢向外求助。


Residents sort through damaged and destroyed items after a night of heavy rain and wind caused many homes to flood on September 2, 2021 in the Flushing neighbourhood

Getty Images

冷鴻升住在法拉盛一棟紅磚蓋的三層樓房,整棟有好幾家住戶分居,在那附近像這樣的樓房延綿至少三個街區。

包括冷鴻升一家人在內,一共有三家人合租這個地下空間。裏面大概90多平方米,即使是在大白天,地下室深處也沒有自然光線,伸手不見五指。唯一的出口是通往後院的一個樓梯。

水災過後數天,污泥、雜物和傾倒的家具依然散落在地下室各處,周圍街區彌漫著一股濃重的霉味。

在美國乃至全球的許多大城市,住房是一大問題,尤其是在市中心,低收入者被迫住在這樣條件惡劣的居所。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可持續性都市發展中心副主任克洛普(Jacqueline Klopp)表示,「紐約沒有足夠的住房讓所有居民容身,外來移民更是弱勢中的弱勢。」

這些人當中,許多人都只能透過所在社區的非正式網絡找到住房,通常都是沒有合格許可的違章建築。

據紐約市政府估計,全紐約大約有五萬個違法的地下室公寓,雖然違法地下室存在風險,但住戶因為擔心沒地方可住,而屋主擔心會被罰款,因此少有人舉報。

另外兩個和冷鴻升合租地下室的人家也是中國移民,但是當天晚上他們都不在家,一家住戶正好回中國探親,另外一家是一名單身男子,當時外出工作遞送外賣餐點。

據鄰居表示,冷鴻升身體不佳,近年來多次中風,靠著政府救濟,他的女兒冷泠患有自閉症,需要有人居家照顧。

在不幸事件發生的幾個星期之前,吳銘還問過冷鴻升的妻子沈愛華,為什麼要繼續住在條件這麼差的地方。她稱他們已經申請了聯邦住房,但還在等待審批。

吳銘嘆道:「他們的美國夢未能實現。」

紐約市政府官員表示,洪水在紐約造成六戶民宅有人被淹死,其中五個都是沒有執照的違法地下室改建公寓。

住房不足和難以負擔,迫使貧窮人口冒著生命危險住在條件惡劣的環境之下,這些低收入社區通常也沒有樹木植被和開放空間吸收或疏散雨水。

在極端炎熱天氣之下,混凝土表層無法吸收熱度,而在發生水災時,這些表層則無法排洪。

颶風艾達在紐約造成的大部分死難者的住處都靠近大面積混凝土表層,例如公路和停車場。在美國東北部州份,好幾個人因困在被洪水包圍的高速公路上而在車內淹死。

"我們目睹許多公路被完全淹沒,因為洪水無法排出。如果洪水無法被地面吸收,公路就會變成河流,"克洛普博士說。

在冷先生住家的七英里之外,另一家不幸罹難者、來自尼泊爾的拉馬一家人也住在地下室公寓裏,附近就是兩大公路的交匯處。

50歲的拉馬先生在14年前從尼泊爾來到美國,他和妻子還有一個兩歲的兒子。兒子雙頰紅潤豐滿,愛玩猴子的填充玩具。他們的朋友稱,拉馬一家是因為租金便宜而住在狹小的地下室裏。

拉馬太太最後一通電話時打給樓上的鄰居,告訴她洪水向地下室猛灌進來。

如今,鄰居們在他們家外面設置了簡易的靈堂,擺放著一家人的黑白照片、一隻猴子的填充玩具和幾顆棒棒糖。

水災後幾日,拉馬的舅媽舍爾巴(Nuku Sherpa)前來祭拜,為逝去的親人朗誦佛經。她住在離紐約不遠的新澤西,她說,那天她剛剛清理好自家淹水的樓層,就聽聞親人逝去的噩耗。「我們心如刀割,」她哭著說。


在洪水過去幾天之後,吳銘回到滿是泥濘的家中清理物品,還要把車上的泥水抽幹,他希望車子幹了以後引擎還能夠發動起來,在洪水奪走幾乎一切之後,他實在不能再失去任何東西。

他說:「連我身上穿的這條褲子都是借來的。」

得克薩斯農工大學的凡讚德教授說,低收入和社會邊緣族群在災難過後重建工作更困難,由於缺乏重建或搬遷的資源,他們往往要花上兩倍以上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生活。

窮人和富人對抗氣候災難的能力差距早已顯露無遺。

2019年聯合國報告指出,桑迪颶風2012年侵襲紐約導致大規模停電,位於曼哈頓的高盛投資銀行大樓早已經用層層沙包保護好,加州野火蔓延之中,富豪們聘請了私人消防公司來保護他們的豪宅不受野火侵犯。

聯合國報告說,到2030年,氣候變化會導致1.2億多人陷入貧窮,這樣子讓50年脫貧工作的努力瞬間化為烏有。

氣候變化的影響不只是威脅著基本的人權,例如生命和糧食、住房和水資源,而且還會進一步影響社會秩序、法治和民主。

整理善後

Getty Images
皇后區居民清理家園

氣候變化之下的階級分化,早已通過虛構的故事進入公眾的視線。在奧斯卡獲獎的韓國電影《寄生上流》裏,住在地下室的窮人逃離僱主的豪華別墅返回自家,卻發現暴風雨帶來的洪水已經淹沒了他們的地下室住家,全部家當都泡在水裏。

哥倫比亞大學的克洛普博士說,「氣候種族隔離」給世界下了一個歷史性的最後通牒,各國不只需要解決環境問題,還需要處理社會正義問題。

「我們必須解決氣候和平等問題,這是不能分開的。」


紐約法拉盛是荷蘭殖民者最早的定居地之一,自那時起,開放一直是法拉盛的特性之一。17世紀的《法拉盛憲章》就明確規定了宗教祈禱自由,允許收容逃離迫害的貴格會教徒。

19世紀,鐵路將法拉盛和紐約曼哈頓連接在一起,法拉盛吸引力提升,文化、藝術圈發展迅速,甚至一度走在好萊塢的前頭。

過去幾十年,這裏成為移民聚居地,有來自中國、台灣、韓國和印度的移民社區。

儘管個人生活艱辛,冷鴻升全心擁抱了紐約。「他熱愛這裏的藝術和政治自由,」冷鴻升生前的移民律師黃桂榮告訴BBC。

冷鴻升1939年生於中國東北,50多歲時移民美國。他喜歡畫國畫,還曾經給911世貿中心重建設計比賽投稿。在美國,他在政治上變得活躍,在中文報紙上發表批評北京的文章,並加入「中國民主黨」。

他以擔心受到中國政府迫害為由,在2005年在美國申請政治避難。

冷鴻升的死在中國引起廣泛關注,許多人在社交媒體上討論這件事,質疑為什麼他們一家人為何選擇到美國過看似落魄的生活。

一名網友問道,「他愛美國,但美國愛他嗎?」

這個國家的確有負於他,但或許在另一方面,他曾獲得關照。在他一家去世後,美國華人社區募款為他們辦理後事,並把他們的骨灰送回中國,讓他們得以落葉歸根。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