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孟晚舟回國、日本首相角逐、中國大陸限電和本周更多重要故事

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的包機於9月25日晚間抵達深圳。

EPA
孟晚舟曾被美國檢方指控「欺詐」。但中國外交部稱,對孟晚舟女士所謂「欺詐」的指控純屬捏造。圖為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的包機於9月25日晚間抵達深圳。

2021年9月最後一周,美國司法部與中國電信巨頭華為高管孟晚舟達成協議,暫緩起訴孟晚舟違反美國制裁令,加拿大法院亦終止引渡聆訊,孟晚舟即時獲釋回國,當中可以有幾點法律解讀;中國官員在一場非公開會議中,向香港發展商表明,北京不會再容忍壟斷行為,要求香港的地產商幫助解決當地的房屋問題;中國多個省份進入"用電荒";另外,一個最新的研究顯示,中國發放出去給全球許多國家的發展資金援助,至少是美國和其他大國的2倍,其中大部分是中國國有銀行的高風險高息貸款;日本前外務大臣岸田文雄當選日本自民黨黨魁,幾乎肯定將在10月4日的議會會議上成為新一任首相;中國大陸和台灣相隔不到一周先後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CPTPP),引發對海峽兩岸借該亞太貿易協議角力的關注。

剛剛過去的一周,BBC中文的以下新聞內容受到讀者的關注。如果你錯過了它們,BBC中文帶你一一回顧。

1. 孟晚舟獲釋背後的「魔鬼在細節」:五個關鍵法律解讀

Supporters wait for the arrival of Huawei executive Meng Wanzhou at the Bao'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 Shenzhen on September 25, 2021.

Getty Images

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的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突然獲釋讓人瞠目結舌。北京強調,孟晚舟並沒有認罪;美國司法部則稱,她承認誤導了國際金融機構——「認罪」與否的爭辯令該案再次撲朔迷離。

自加拿大當局於2018年12月逮捕孟晚舟後,就開始了冗長的引渡審判。美國希望將孟引渡,以調查華為是否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在長達1000多天的司法訴訟中,中國、美國、加拿大三方不斷博弈。而當孟晚舟獲釋,中國真的贏了嗎?

法律專家提醒,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孟晚舟獲釋的五個關鍵細節。

2. 中國當局向香港地產商施壓? 背後的住房問題與政治角力

"月租12,000元換來120平方呎,你認為這沒問題嗎?"

Getty Images
香港示威浪潮中,不少塗鴉都批評當地房子的售價或租金太高,換來的房子面積卻十分少。圖中字句批評:"月租12,000元換來120平方呎,你認為這沒問題嗎?"

路透社早前引述消息稱,中國官員在一場非公開會議中,向香港發展商表明,遊戲規則已經改變,北京不會再容忍壟斷行為,要求香港的地產商幫助解決當地的房屋問題。香港媒體再跟進報導時引述消息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個內部會議明言,地產商左右香港情況的做法已經一去不復返。

北京據報向發展商施壓的消息引起當地討論,多家地產公司的股份下滑。

多家地產巨頭先後嘗試為說法降溫,其中新鴻基地產回應香港媒體查詢時指出,公司沒有收到相關消息,也從不贊成壟斷市場的行為。而中原地產其中一名創辦人施永青也形容,北京政府向地產商施壓的說法「言過於實」,他不相信中央會「指示」地產商做任何事情,將他們「逼到牆角」。

分析認為北京一連串的舉動,似乎有意逐漸削弱地產商的影響力。

3. 中國拉閘限電衝擊居民生活,背後三個原因

燃煤電廠

Getty Images
中國火電增長幾乎停滯,原因是煤炭價格的高速上漲(圖為燃煤電廠資料照片)。

入夏以來,中國多個省份進入「用電荒」,尤其以廣東、浙江、江蘇、湖南和雲南等省,最為嚴重。

這一輪電荒一直持續了整個夏天,但在9月23日,因為東北三省對居民用電進行拉閘限電,輿論反應達到高潮——9月23日下午瀋陽大面積突發停電,持續到當晚陸續來電,有道路甚至因信號燈停電而擁堵;鄰省吉林在同一天也執行限電,省會長春以及延邊的部分地區停電。

去年底,中國就經歷了一輪「電荒」,但尚未如本輪電荒一樣波及居民用電,BBC中文梳理出背後三個可能原因:電力需求增長過快導致的供給相對不足,電煤價格上漲,以及受到「雙控政策」影響。

4. 中國「一帶一路」:協助發展或放高利貸?

一個最新的研究顯示,中國發放出去給全球許多國家的發展資金援助,至少是美國和其他大國的2倍,其中大部分是以中國國有銀行的高風險高息貸款(high-interest loans)形式提供。

中國貸款的數量之大令人咋舌。在不久之前,中國尚還接受外國援助,但現在情況已發生變化。

根據美國弗吉尼亞州的威廉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AidData研究實驗室的數據顯示,在18年間,中國向全球165個國家的13427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了資金或貸款,金額高達8430億美元。

這些資金大部分與中國國家總書記習近平雄心勃勃推動的「一帶一路 」戰略有關。從2013年開始,這計劃利用中國在基礎設施項目方面的專長和充足的外匯,建立新的全球貿易路線。

然而,批評者開始擔憂,資助許多中國項目的高息貸款,正在使毫無戒心的全球許多民眾背上天價債務。

而這對中國官員自己來說甚至也是個新信息。

5. 「溫和派」岸田文雄將出任日本首相,對華政策可能務實而強硬

Former Japanese Foreign Minister Fumio Kishida poses for a picture following a press conference at 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LPD) headquarters after he was elected as the party president in Tokyo, Japan September 29, 2021

Reuters

日本前外務大臣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於9月29日當選日本自民黨黨魁。由於自民黨在日本眾議院佔有多數席位,他幾乎肯定將在10月4日的議會會議上成為新一任首相。

岸田文雄此次選舉之前一直被認為是日本自民黨內堅定的溫和派,他的當選被認為是傳統日本領導人風格的回歸。外界預計岸田文雄上任後將繼續強化日美同盟,支持印太區域的自由與開放,並且以務實而強硬的態度處理中國事務。

6. CPTPP: 中國及日本福島食品進口禁令恐成台灣「入群」障礙

Representatives from CPTPP countries signed the rebranded Pacific trade pact in March 2018

Getty Images
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奧巴馬時代曾力推圍繞美國構建的TPP,其中有部分為美國量身定制的條款。整個協定也被視為對抗中國經濟崛起的產物。

中國和台灣相隔不到一周先後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CPTPP),引發對海峽兩岸借該亞太貿易協議角力的關注。

也有分析認為,台灣欲借力CPTPP擺脫過於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台灣對日本福島五縣食品的進口禁令成為其「入群」的另一障礙。

台灣中研院副研究員吳建輝對BBC中文說,加入CPTPP是台灣政府長期推動的政經戰略目標,但能否解禁日本福島食物進口,是目前台灣加入該機制的最大挑戰。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