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國鼓勵生育 「三孩政策」 寫入法律 回顧人口政策四個痛點

嬰兒

Getty Images
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人口老齡化嚴重促使中國當局修改《計劃生育法》。

2021年8月,中國人大通過了關於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經習近平簽署主席令,三孩生育政策立即開始正式執行。

修改後的人口計生法稱,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國家將在財政、稅收、保險、教育、住房、就業等方面給予支持,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2002年出台的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曾經規定,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2015年第一次修訂時,改為國家「提倡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子女」。

在三孩政策寫入法律之前,中國當局為減輕家庭教育負擔對教育培訓機構突然出台的「整頓規範」政策,使在美國、香港上市的多家教育機構股票斷崖式暴跌,中國許多教育培訓補習機構破產。

外界也在密切關注中國為了鼓勵生育是否還將對其它相關行業採取類似措施。

中國的計劃生育和獨生子女政策延續了40年。中國的人口政策,從毛澤東時代的「人多好辦事」到鄧小平時代的「人多難辦事」,再到現在成為擔心「人少能壞事」。

2021年5月中國公布的最新人口普查報告顯示,過去十年中人口增長速度是自1950年以來最慢的,而中國是否能克服困擾其他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直接影響其經濟增長的能力。

在中國內外觀望三孩政策可能帶來怎樣的實際效果時,BBC中文回顧過去幾十年中國人口政策的四個「痛點」。

1.毛澤東「十億也不怕」

中國的計劃生育標語

Getty Images

作為中共建立政權後的第一位最高領導人,毛澤東在人口問題上的態度,直接影響了中國前三十年對待家庭生育的搖擺政策:有時限制有時鼓勵。

中共建政的前三十年,是政治運動接二連三的」抓革命「時代,缺乏有連貫性的人口政策。但是毛澤東在1949年9月發表的文章《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中提到的人口思想,是前三十年中國人口政策的主線。

毛澤東說:」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創造出來……"

1949年,毛澤東曾說:「我們的極好條件是有四萬萬七千五百萬的人口和九百五十九萬七千平方公里的國土。」

1953年,中國進行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翌年公布的結果大大超過了毛澤東說過的4.7億人口,總人口達到6億。

1957年,毛澤東首次提出「人類要自己控制自己,……實現有計劃的生育」,之後更明確要求「除了少數民族地區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傳和推廣節制生育,提倡有計劃地生育子女」。

這也是「計劃生育」一詞的由來。

1958年,毛澤東提倡破除「人多了不得了,地少了不得了」的迷信,表示「人口十億也不怕」。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毛澤東1976年去世時,中國總人口增加至9.3億。這個接近十億的龐大總數,卻讓中國政府在之後的四十年實施嚴格的控制人口政策,在毛澤東去世後不久便出台了計劃生育的政策和宣傳,當時的口號是:「一個少了,三個多了,兩個正好」。

2、計生委「業績光環」

姐妹

BBC
目前普遍預測認為,中國大陸總人口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未來幾年將達到峰值,但60歲以上老人將佔總人口的1/4。

1962年,中國成立了毛澤東在1957年曾設想的機構——計劃生育辦公室,並在1964年成立計劃生育委員會。

1981年,中國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計生委)的成立,標誌著中國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的「獨生子女」政策的正式開始。

計生委,曾是一個掌握「生殺大權」的國家機構,與之相聯繫的有「凖生證」、「超生罰款」、「結扎上環」等諸多與人們個人家庭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國家人口政策。

2013年,中國政府決定撤銷計劃生育委員會,新組建了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是中國政府認識到人口老齡化問題凖備取消「獨生子女政策」的一個重要信號。

2015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推出「二孩政策」,折射中國人口政策在計生委30多年「成功」業績光環下已經釀成了重大錯誤必須修正。

隨著近年來中國放開對生育的管控,地方各級計生委濫用職權、嚴重侵犯人權的批評聲音已經逐漸消失。但計生委權力鼎盛時期的所作所為仍然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也將伴隨那些充滿血腥和殺氣的中國政治口號,成為中國特色歷史的一部分。

中國各地的計劃生育口號曾經有:「寧肯斷子絶孫,也要讓黨放心」、「上吊給根繩,喝藥給一瓶」、「寧肯流出來,不許生出來」……

2018年,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被撤銷。

3 、墮胎/人工流產

2012年,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到北京一家醫院探望逃出山東臨沂的中國維權人士陳光誠。

Reuters
中國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戴墨鏡者)因為揭發山東臨沂計生委強制墮胎行為受到打壓,2012年成功出逃,在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的協助下前往美國。

在中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的年代,中國計生委高級官員經常在國際國內場合「驕傲」地表示,計劃生育讓中國「30年少生了四億人」,為人類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30年少生四億人」的說法,最早出現在2006年。時任中國人口計生委主任張維慶在中共中央黨刊雜誌《求是》發表文章稱,自1970年代末開始「根據人口專家推算,到1998年底,我國少生了三億多人;到2005年底,少生了四億多人。」

之後,中國人口計生委官員一直引用這一數字,顯示自身的工作成績。但是,中國官方沒有透露的是,幾十年間究竟有多少女性迫於計劃生育政策的限制非自願墮胎,又有多少胎兒遭遇性別歧視被選擇流產。

在中共建政的早期,實際上出台過限制墮胎的政策。1950年4月,當時的政府衛生部和中央軍委衛生部聯合制定了第一份限制墮胎的政策:《機關部隊婦女幹部打胎限制的辦法》。

這一《辦法》禁止「非法打胎」,打胎者除了本人及丈夫簽字同意之外,還須得到「機關首長的批准以及醫生的同意」;未及批准而擅自墮胎者,將給予嚴厲處分。

但在執行獨生子女政策的數十年間,地方政府強迫婦女墮胎的情況極為普遍,鑒定胎兒性別後人工終止妊娠的行為也曾十分流行。

山東臨沂的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因向外媒披露當地政府強迫婦女墮胎的行為而被毆打、判刑和軟禁。2012年他成功逃脫並進入美國駐北京大使館避難的事件,曾是轟動全世界的新聞。

2012年,中國曝光了另一宗震驚全世界的強制墮胎案:懷孕7個月的馮建梅被陝西計劃生育官員強行拉到醫院引產,其家人透露,她有如此遭遇並不是因為他們夫婦已經育有一個女兒,而是因為她和丈夫沒有湊足生二胎需要繳納的4萬元罰款。

4、棄嬰

瑪格麗特·麥克尼爾(Margaret MacNeil)

Reuters
華裔游泳選手瑪格麗特·麥克尼爾(Margaret MacNeil)為加拿大贏得金牌,她出生在中國江西,一歲時被加拿大家庭收養。

為了改變獨生子女政策造成的中國男女性別比例失衡,中國官方也曾在《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母嬰保健法》中規定,嚴厲打擊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人工終止妊娠行為。

但在中國2021年最新公布的人口普查報告中,男性對女性的總人口比例是105.07比100,與十年前基本持平,說明男女性別比例失衡問題仍然嚴重。

在剛剛結束的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來自加拿大的華裔泳手瑪格麗特·麥克尼爾(Margaret MacNeil)為加拿大贏得了首枚金牌。

她的得勝在中國引起關注和感慨,除了金牌本身還有她特別的身世:她出生在江西,一歲時被加拿大父母領養。

在麥克尼爾之前的2017年,出生在中國廣西、11個月時被美國父母領養的摩根‧赫爾德(Morgan Hurd,中文名吳穎思)獲得世界體操錦標賽女子全能冠軍,也曾引發熱烈的討論。

事實上,在中國執行獨生子女政策的多年間,被外國收養的中國棄嬰絶大部分是女孩。

國際收養網站2018年4月刊登的文章引用的數據是,在1999至2016年間,有26.7萬名中國兒童被外國家庭收養,其中美國家庭收養了7.8萬多,佔了總數的約三分之一。

該網站提供的中國被收養兒童的性別比例是:女童86%,男童14%。文章寫道:健康女嬰的數量之多是收養計劃開始的最初幾年許多家庭前往中國的原因,

「最近幾年,因為(中國)政府政策再次出現變化,健康女童的數量突然之間就消失了。 現在絶大部分從中國收養出來的男女兒童都有特殊需求。」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