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人工智能AI和法律:機器人給你當律師會是什麼樣

機器人

Getty Images

機器人代替真人律師出庭的情景或許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仍屬科幻,但同樣無可否認的是AI在法律行業的應用日益普及。

跟許多行業相比,素以穩重為本的司法界採納人工智能(AI)技術起步較晚、速度較慢,但具有自動更新、分析、「思考」、預測功能的AI法律軟件正在成為業界主流。

不斷推陳出新的法律專業AI軟件日益成為各地律所常規工具,而不只是錦上添花。

越來越多律師事務所開始關注、實施「知識管理」戰略,其核心是人工智能,其要素包括服務質量、效率、與客戶分享專業知識,其影響觸及律所運營模式。

bbc 記者查理士存檔

BBC
機器人就隱身在電腦裏。BBC的人工智能在數據庫裏縱橫捭闔,整合海量的文字和音像資料。

研究助理

目前司法行業最普遍的AI應用是在資料檢索、數據分析領域,除了神速、高效,包括文檔自動處理,還有及時、凖確等機器相對於人工的優勢。

AI可以幾分鐘之內完成資料查閲、解讀、確定與案情相關的結論和建議,從而為律所節省大量時間、人工,提高律師服務質量和價值。

倫敦一名刑法律師薩麗·霍布森(Sally Hobson)的故事很典型。接手了一樁案情複雜的謀殺案,需要查閲、分析的卷宗多達萬餘份。AI司法助手登場,迅速凖確地完成了這部分工作,比人工操作提前4個星期,節省開支5萬英鎊。

她的AI助手叫Luminance,程序員叫埃利諾·威弗(Eleanor Weaver)。Luminance現在可以使用80種語言,「受僱」於全球55國300多個律所。

它的秘密在於搜索過程中運用的關鍵詞匯關聯能力和學習能力。

女律師

BBC

高級助理

AI助手正在逐漸接手比卷宗搜索和數據處理更高一級的工作,比如設計辯護方案、搜索可引用的司法先例,等等。

以色列一款司法輔助軟件Litigate就具備這種功能,提供高級助理服務。

導入案件概要和訴求,Litigate可以很快檢索出關鍵人物,找出他們之間的關聯,列出重要事件時間表,某日某時發生了什麼,並給出它的分析和解釋。

它在幫助律師思考。

它有一個競爭對手叫ROSS,內核是IBM的AI技術「華生」;華生曾經在《大富豪》遊戲競賽中擊敗人類選手成為世界冠軍。

ROSS本質上是一款法律研究工具,能識別理解自然語言,瞬時檢索法律信息數據庫,然後給出答案。

除此之外,它具有學習功能,在實踐中不斷自我完善、提高,根據不同案例調整研究方式。

錦上添花的是ROSS會密切跟蹤法律界的最新動態,比如法庭做出的重大判決、對律師辦案可能有重大影響的事件,等等,讓自己的能力不斷更新、與時俱進。

諮詢顧問

學習功能更強的AI法律助手還可以提供合理預測。

Premonition就是一款具有預測公共的AI軟件,可以通過機器學習,在分析法庭判決先例文檔的基礎上,綜合其他相關因素,就當前案例可能的判決結果做出預測。

辦案律師可以依據這些預測做出更妥帖的決策,向客戶提供更好的建議。

德勤會計事務所的法律部門就有一位這樣的大力神助手,TAX-I。它的任務是搜索、分析以往類似的稅務申訴案例資料,根據過往案例的最終裁決結果預測當前案例的結果。

德勤法律部說,TAX-I的預測凖確率達70%。

鍵盤

Getty Images

法律「小白」的救星

比專業司法服務軟件更早面世的是為普通公眾提供自助的AI軟件。

AI可以充當你的諮詢顧問,但有前提和局限:它無法就一宗具體事項為客戶提供具體建議,但可以回答普通、簡單的法律疑問。

一般人們把它稱作chatbot(網聊軟件)或智能app。對於法律「小白」(毫無了解的人)而言,它可以充當網上法律顧問、助攻。

DoNotPay是2015年面世的一款法律服務軟件,它的開發者喬舒亞·布洛德(Joshua Browder)現居美國硅谷,它的主要功能是起草法律和其他商業信函。

比如吃了張違規泊車罰單,不服,可以讓它幫你寫信訴辯。你把問題告訴它,包括自己的論點、證據、想法,它會提示如何措辭、行文,哪些法律語匯適用。

這個網上法律助手還可以幫你起草其他商業信函,包括保險索賠、向公司或政府部門投訴、申請旅遊簽證、要求各類退款、退出健身俱樂部……

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包括專業建議不夠精凖,但目前它有15萬付費用戶,申訴/索賠信函成功率據布羅德稱達到80%。

機器人法官?

那麼,機器人法官面世是否可期?

大部分人認為這一天還很遙遠,但英格蘭首席大法官理查德·薩斯坎德(Richard Susskind)教授認為,30多年前人們視為荒誕的AI法官現在已絶非科幻。

他目前擔任一個人工智能諮詢委員會的主席。

他說,最有可能的應用場景之一是案件積壓極其嚴重的法庭,比如巴西全國有1億多宗積壓待審訴案,光靠人力根本無法消化。如果有一款AI法官輔助軟件可以通過運算預測裁決結果,凖確率達到95%或更高,那無疑為減少訴案積壓提供了希望。

但是,機器終究無法完全取代人類,即便是最貼近人類智能的人工智能;不僅是在以主觀能動性、創造力、人性和感性因素主導的領域,比如藝術、體育,即使是司法領域也一樣。

倫敦里德·史密斯律師事務所負責「知識管理」業務的行政官(CKO)露西·狄倫(Lucy Dillon)總結說,法律服務於人,為人類解決人類社會的問題;法律提供答案永遠不可能機械般非黑即白,始終會有人性化解讀的內在因素。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