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蕾哈娜身價17億美元 她是如何致富的

蕾哈娜

Getty Images
蕾哈娜集歌手、演員、企業家等多重身份於一身

歌手蕾哈娜晉升10億美元富豪,成為全球最有錢的女性音樂藝人,但她累積財富靠的並不是唱歌或演戲。

她靠賣美妝產品賺的錢,要比賣唱片,演唱會門票和演電影電視賺的錢還多。

33歲的蕾哈娜2005年出道,至今全球唱片銷售量超過2.5億張,但她2017年和奢侈品牌路威酩軒集團(LVMH)合作推出的芬蒂美妝(Fenty Beauty),才是她真正的「搖錢樹」。

蕾哈娜

Getty Images
蕾哈娜的美妝品牌推出適合各種深淺膚色的產品

10億美元富豪

據《福布斯》雜誌(Forbes)的數據,這位流行巨星的資產總值達17億美元,其中14億美元來自於她的芬蒂美妝化妝品公司。

另外,蕾哈娜還有自己的內衣品牌"Savage x Fenty",為她帶來2.7億美元的價值,其餘資產來自於她的音樂和戲劇收入。

在演藝娛樂界,蕾哈娜是僅次於奧普拉·溫弗裏(Oprah Winfrey)的最富有的女性娛樂名人,在音樂界,則是全球最富有的女性音樂人。

在創建芬蒂美妝的時候,蕾哈娜表示芬蒂美妝的品牌理念是要取悅「所有類型的女人」,因此推出40種不同顏色深淺的粉底,當時在美妝界還是前所未有的創舉,並引發「芬蒂效應」,許多競爭品牌都仿效芬蒂推出更多款不同深淺顏色的美妝產品。

旗下擁有眾多葡萄酒、烈酒、時裝、化妝品、鐘錶、珠寶和精品的奢侈品路威酩軒集團表示,芬蒂美妝在第一年就創下5.5億美元的銷售額。

芬蒂美妝

Getty Images
芬蒂美妝的銷售成績比其他名人創建的美妝品牌更好

從巴巴多斯到美國

蕾哈娜1988年出生於加勒比海島國巴巴多斯(Barbados),本名為羅賓·蕾哈娜·芬蒂(Robyn Rihanna Fenty),母親是非裔圭亞那人,父親則有非洲和愛爾蘭血統。

蕾哈娜有兩個兄弟,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姐妹和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幼年時全家住在一間三居室的平房裏,並和父親在街上擺攤賣衣服。

2003年,蕾哈娜在巴巴多斯被美國唱片製作人髮掘,並邀請到美國面試錄音,後與唱片公司簽約出道,至今已經發表八張錄音室專輯作品,獲得九座葛萊美獎(Grammy)。

蕾哈娜在音樂事業發展順遂之餘,也涉足時尚圈,跨界與多家國際品牌合作,推出多種聯名商品,而且成績都相當不錯。

2014年,蕾哈娜將其姓氏"Fenty"註冊成商標,開始著手打造自己的美妝品牌,並獲得路威酩軒集團合作投資,2017年正式推出自有品牌產品。

在品牌產品推出時,在17個國家,1,600多家商店裏都能夠看到芬蒂美妝的產品。

傑西卡·摩根

Instagram/Jessica Morgan
英國美妝博主傑西卡·摩根認為蕾哈娜的美妝產品更加多元化

蕾哈娜發表美妝產品時表示,"我認為一定要有適合深色皮膚女孩的美妝產品,也一定要有適合白皙皮膚女孩的美妝產品,也一定要有美妝產品適合這兩種膚色中間的女孩。"

英國美妝博主傑西卡·摩根(Jessica Morgan)表示,"蕾哈娜的美妝產品更加多樣化,她確保了每一種產品線都有適合每個人的不同產品。"

《福布斯》雜誌說,蕾哈娜擁有芬蒂美妝的50%股權,而且和其他名人創建的美妝品牌相比,芬蒂美妝的銷售成績更好。

與此同時,芬蒂美妝也宣稱自己是"對動物友善"的品牌,表示旗下產品和內容物絶不用動物做試驗。

而且,芬蒂美妝也是不完全以女性作為銷售對象的美妝品牌之一。

美妝產品記者安珀·格拉夫蘭(Amber Graffland)表示,不以特定性別作為銷售對象已經逐漸成為業界主流,以前那種針對特定年齡女性作為銷售對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格拉夫蘭還說,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聰明,他們喜歡的是包容性強的,對動物友善的,多樣化的美妝品牌,能拿出這幾項企業倫理的品牌才能立足在2021年。

https://www.instagram.com/p/CGYp6ZwHprU/

蕾哈娜名人效應

當然,蕾哈娜的名人效應也對芬蒂美妝有加分效果,蕾哈娜的社交媒體Instagram賬號就有一億名追蹤者。

2016年以後就沒再發行過錄音室音樂作品的蕾哈娜,Instagram頁面上發表的內容關於芬蒂美妝的比音樂相關的更多。

傑西卡·摩根表示,「人們喜歡她和這個品牌的連接,你可以看到她自己也使用自己的品牌產品,而且用一種真誠的方式談論她的產品。」

如果你有關注蕾哈娜的Instagram的話,那麼你一定知道芬蒂美妝新推出了一款香水,看來蕾哈娜雖然身價超過10億美元,創業家的性格仍然沒有改變。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