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東京奧運:台灣的奧運會名稱為何如此眾說紛紜

東京奧運開幕式中華台北代表團進場(23/7/2021)

Getty Images
台灣選手獲勝時,頒獎儀式上出現的是中華奧委會會旗,播放的是中華奧委會會歌。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特殊安排,也經常成為話題。

2020東京奧運的競賽正如火如荼進行,以「中華台北」之名參與奧運會數十年的台灣,又再次因為參賽名稱問題引發關注。

台灣的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上表現不俗,吸引了國際媒體的注意。它們也對「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這個特別的參賽名稱感到好奇。同時,台灣選手獲勝時,頒獎儀式出現的不是中華民國國旗,播放的亦不是中華民國國歌,而是中華奧委會會旗和中華奧委會會歌。

日本千葉縣幕張國際會展中心東京奧運跆拳道賽場中華台北選手羅嘉翎手舉中華奧委會會旗慶祝奪得銀牌(25/7/2021)

Reuters
在東京獲得跆拳道銅牌的羅嘉翎,慶祝時手舉中華奧委會會旗。

台灣內部、中國大陸乃至不同國家的官方媒體在本屆奧運期間也是各有各自的稱謂。相關分析指出,這源於因為台灣獨特的國際地位,以及與中國大陸的複雜關係。

美國得克薩斯州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學(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向BBC中文分析說,目前為止,這些討論都僅止「民間」,亦即在媒體的範圍以「擦邊球」的方式,報道台灣。他認為此議題並未真正進入國際政治範疇,但台灣此次在國際能見度上已經有不小收獲,「至少外媒不再如同以往將台灣(Taiwan)與泰國(Thailand)搞混」。

媒體上的不同稱謂

東京奧運開幕式上,官方日本放送協會(NHK)介紹「中華台北」隊入場時,主播以「台灣」相稱,引發台灣輿論熱烈討論。

NHK的做法也引來中國方面的不滿。中共官方《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發文抨擊NHK開幕式口播稱台灣「顯然是故意的」,認為北京應向NHK交涉,「不能對它破壞一個中國的『隨意發揮』聽之任之。」然而,胡的文章也沒有以奧運會官方名稱「中華台北」相稱,而是使用了「中國台北」。

東京水上運動中心東京奧運男子100米蝶泳初賽中華台北選手王冠閎比賽中(29/7/2021)

EPA
100米蝶泳運動員王冠閎頭上的圖標「中華台北」,這是目前國際奧委會認可的名稱。

和胡錫進一樣,此次東奧期間,官方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網站及電視解說全數改以「中國台北」稱呼台灣選手。2012年倫敦奧運和2016里約奧運,《人民日報》CCTV都以奧委會官方名稱「中華台北」稱呼台灣參賽隊伍。

在東京奧運開幕儀式之後,《紐約時報》等國際媒體便不再稱「中華台北」,而改稱台灣選手,同樣引發台灣關注。

但是,台灣特殊的參賽名稱也意外讓國際媒體在處理新聞時遇到了麻煩。

譬如,俄羅斯代表隊這次以ROC(俄羅斯奧委會)名稱參賽,但隊名卻與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的英文縮寫相同,英媒《衛報》網頁一度將俄羅斯奧委會隊旗誤植為中華台北隊旗,引起台灣輿論側目。

再引討論的「奧運正名」

除了國際媒體和中國大陸媒體上的各種不同稱呼引發討論,台灣各界亦再次辯論是否要使用中華台北或台灣參與國際賽事。

台本土政黨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在東奧開幕當天便發文說,「聽說日本NHK在播報時,是用「台灣(タイワン)」來介紹我們。真心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真正以台灣之名登場!」

但是,台在野黨國民黨則並不支持。該黨主席江啟臣說,拜託政府不要再拿這些意識形態問題製造紛擾,讓選手分心。

東京國際論壇東京奧運舉重賽場中華台北選手郭婞淳在頒獎禮上(27/7/2021)

EPA
為中華台北隊奪得首金的舉重運動員郭婞淳。台灣政界也有聲音認為,不應製造紛擾讓選手分心。

2018年台灣民間發起公投,決議是否要以「台灣」名義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共有1140萬人投票,不同意票577萬佔54.8%,這一提案遭到否決。

翁履中教授分析,基本上日本及美國都還是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因此,台灣要改名以「台灣」叩關國際賽事,仍需考慮台灣選手的參賽資格會不會受影響,需要務實面對「國際現實」。「台灣主要先好好栽培選手,給予選手一切的支持,沒有他們這次優異表現,台灣能見度不會升高。」

但這些討論確實也讓體育與政治的關係再次浮現。

研究運動與政治的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杜文哲博士(Dr Tobias Zuser)向BBC分析,要求體育與政治脫鉤實際上是個迷思。

他認為,這種說法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體育本質上就是政治性產物。「體育可以是國家之間的競爭,這些國家將其資源(通常是鉅額公共資金)戰略性地投入體育發展,以獲得競爭優勢,從而提升聲譽和軟實力。像奧運會這樣的大型活動對國內政治議程也非常有用,因為它們有助於培養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和愛國主義。」

「中華民國隊」到「中華台北隊」的歷史

台灣首次使用「中華台北」參加奧運會,源於1984年洛杉磯奧運,該決定被認為是1979年美台斷交以及中美建交的直接後果。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一個中國」,中華民國在國際外交地位開始滑落,國際奧委會隨後施壓中華民國政府,各方最後妥協同意使用「Chinese Taipei」至今已有40多年。但是,兩岸關係時好時壞,北京方面對於台灣在奧運會上的稱謂,也有變化。

an Zhendong of China (L) in action against Lin Yun Ju of Chinese Taipei (R) during the Table Tennis Men"s Singles Semifinal of the Tokyo 2020 Olympic Games at the Tokyo Metropolitan Gymnasium arena in Tokyo, Japan, 29 July 2021

EPA
同場競技的中國運動員和中華台北運動員

據台灣中華奧運會網站公開資料,中國史上首位奧運會參賽者是劉長春,他在1931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參與田徑短跑。之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1952年在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上允許中國參賽,但彼時蔣介石政權主張「漢賊不兩立」,中華民國因此退賽。

1956年澳洲墨爾本奧運會,國際奧委會接受台灣以中華民國名義參賽,此次輪到北京不滿而退賽。

1960年義大利(意大利)羅馬奧運,國際奧委會又要求台灣不能以中華民國,而是以「台灣」之名參賽。妥協之後,台灣以「福爾摩沙」(Formosa)之名參與奧運會。台灣早期被歐洲殖民者稱為「福爾摩沙」,福爾摩沙一詞音譯自拉丁文及葡萄牙文的Formosa,為「美麗」之意。當時,中華民國代表隊在開幕式進場時高舉「抗議」字樣,表達不滿。

1964年日本東京首次舉辦奧運,台灣也首次以「台灣」(Taiwan)之名出賽,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繼續以台灣之名參賽。1972年慕尼黑奧運,台灣又改以中華民國之名參賽;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國際奧委會要求台灣以「台灣」之名參賽,遭到當時的領導人拒絶,因此台灣沒有參加這屆奧運會。1980年,台灣沒有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1979年,台美斷交,中美建交,同年國際奧委會便通過決議案,要求台灣更改會名,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義參賽,同時禁止使用中華民國國旗。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成為台灣首次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賽持續至今。

Reuters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台灣首次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賽,並持續至今。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台灣首次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賽,並持續至今。

2018年,台灣舉行公投決定是否要以「台灣」名義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不同意票佔54.8%,否決了提案。但杜文哲說,一方面,中華台北的標籤和旗幟的更換不斷明確地提醒人們台灣缺乏國際認可。另一方面,台灣運動員的成功每次都在激起民族主義情緒,同時也有助於獲得國際關注。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