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火星:中國「祝融號」傳回著陸後首批照片

Front view from rover

CNSA
正面攝像頭拍下的是火星車著陸的烏托邦平原的景象。

中國發佈了「祝融號」從火星上發揮的首批照片。

前視圖顯示了「祝融號」火星車在著陸器上的前方景觀,後視圖能看到已經打開的祝融號的太陽能電池板。

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的「祝融號」火星車於北京時間5月15日7時18分(格林尼治標凖時間5月14日23:18) 成功登陸火星。

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送上火星並運行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國家。

中國科學家們期望,在火星北半球廣闊的烏托邦平原上,這個機器人至少要工作90天。

Rear view

CNSA
後攝像頭拍到的是該火星車攜帶的太陽能電池板已經打開。

中國國家航天局在其網站上發佈了這些照片,甚至還發佈了幾段短視頻,記錄了火星車的減速傘(用於進入火星大氣層的一個太空艙)脫離「天問一號」探測器的瞬間。「天問一號」探測器搭載著祝融號火星車進入了火星軌道。

地面圖像告訴我們,著陸後的重要硬件部署已經漂亮地完成。

這些部署包括:打開太陽能電池組,為火星車機器人提供電力,打開天線與「天問1號」通信,並與中國的控制人員通信;向下展開斜坡,讓「祝融號」開始其探測任務。

「祝融號」看起來很像美國航空航天局21世紀初的「勇氣號」和「機遇號」探測器。

它重約240公斤。一根高高的桅桿上裝有相機,用來拍照和輔助導航,另有五種儀器調查當地岩石礦物,以及天氣等環境情況。

與目前的美國探測車(「好奇號」和「毅力號」)一樣,「祝融號」也裝備有激光工具來評估岩石的化學成分。它還有一個用於尋找地表以下的冰或水的雷達,該性能與「毅力號」相同。

Artwork rover

CNSA
「祝融號」的模型看起來很像美國航空航天局21世紀初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

1976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海盜2號」也曾在烏托邦平原登陸。這是一個巨大的盆地,直徑超過3000公里,由火星上早期的一次撞擊形成的。

有一些證據表明很久以前這裏有海洋。衛星遙感顯示,底部有大量的冰。

今年2月,美國將更大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1噸)送上了火星。

歐洲曾兩次試圖登陸火星,但都以失敗告終。明年,歐洲將與俄羅斯合作,向火星發射名為羅莎琳德·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的火星車。

A model shows Zhurong to have a similar look to Nasa's Spirit and Opportunity vehicles

Getty Images
這個模型顯示,祝融號如何從其著陸器降落到火星表面。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