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華為:與英國大學合作研究背後的考量

Huawei logo, London bus

Getty Images

英國的天氣有時異常寒冷,但華為在英國則面對天氣以外的另類寒冬。

華為被禁止在英國參與5G基建項目,並且正面臨國家網路安全中心對其安全措施以及是否與中國政府有聯繫的持續審查。華為對此予以否認。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美國實施貿易禁令後,限制了華為手機無法兼容谷歌的應用程序,包括電郵、地圖和應用商店等等,使其手機銷量在歐洲各地暴跌。

如果是你我的話,現在可能已經拎起外套拂袖而去了,但華為留下來了。它不僅還在這裏,而且還在英國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並為大學研究提供資金。

它堅持自己的理由是利他的,它以在這裏的協作工作感自豪,並欽佩英國的創新,華為又稱,它從中獲得了對電信行業未來方向的寶貴研究見解。

華為被指與英國一些頂級學術機構有關連而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報導,華為作出上述的回應,但這些學府傾向對它們與華為的聯繫保持沉默。

批評人士說,大學不應該接受華為的金錢,但是很多學校這樣做。

華為表示,它與35所英國大學有合作伙伴關係,包括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薩里大學,劍橋大學和南安普敦大學等等。華為還在布里斯托爾、伊普斯維奇和愛丁堡擁有自己的研發中心,而在劍橋,則擁有兩個此類中心。公司還表示,過去十年,總體上它在英國為基地的研究平均每年投資8000萬英鎊。

問題是有部分的合作關係被秘密地掩蓋了。像我這樣的記者經常從大學那裏獲得研究新聞,而學者們熱衷於吹噓最近誰又資助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突破,從而繼續保持他們能一直獲得資金。

當這筆資金來自華為時,這種情況則不常見,這令一些政府中人感到不安。

共同負責中國研究小組的英國國會議員湯姆·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說:「英國大學與中國國家支持的企業之間這種安靜、持續的合作關係必須更加透明。」

「大學需要認真考慮他們選擇與誰合作。」

華為否認與中國政府有任何關連。

「盡責查證」

英國牛津大學於2019年暫停了接受華為的新捐贈和贊助,但我聯繫了三所與該公司有長期合作關係的大學。

南安普敦大學告訴我,它與華為建立了「戰略性企業合作伙伴關係」,但沒有說明它具體是什麼。

愛丁堡大學說,它的合作側重於「數據管理和信息技術中的新技術」,並補充說,它已「經過了嚴格的盡責查證過程」。

劍橋沒有回應。

華為堅稱,它不介意缺乏宣傳,由於研究的機密性,合作方簽署保密協議並不罕見。

它補充說,儘管對專利有濃厚興趣,但合作研究並非為了知識產權,它說很難從通過合作研究有新發現的大學中,獲得這項研究的擁有權。

拿不到的亦包括人力資源,雖然「偶爾」華為會聘用英國大學的畢業生,但華為英國副總裁張永和(Victor Zhang)表示,他不記得曾獵頭過任何英國為基地的教授。

他說:「我們為與大學建立的伙伴關係感到自豪,我們希望這些伙伴關係能夠繼續下去。」

張先生給了我華為留在英國的三個原因:

  • 現存的寬帶基礎設施中仍然有華為套件在運作,主要屬於BT和沃達豐,它表示需要作維護
  • 華為與英國伙伴合作是「驕傲」
  • 華為「欣賞」英國在創新、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工作,例如氣候變化研究。

他說:「我們為大學提供資金,技術和研究平台,並意識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張先生堅稱,該公司是出於慷慨而「不買東西」,並且認為它是在買東西是一場「誤會」。

英國議會湯姆·圖根哈特認為,來自中國的資金「很少附帶條件」。

也許華為正在玩一場漫長的遊戲,希望有一天,所有爭議都將會結束,未來會有新的威脅需要關注,而華為則能夠照常營業。

當然,英國並沒有在所有中國關係上降溫,從經濟上講,這很清楚。

根據國家經濟和社會研究所的數據,自2006年以來,英國大學的中國學生人數增加了兩倍多。

在大學和私立學校中,中國學生每年的學費總計至少達17億英鎊。

Jo Johnson

Getty Images
英國前科學大臣喬·約翰遜(Jo Johnson)認為與中國保持合作是有需要。

在上周的一次活動中,前科學大臣喬·約翰遜(Jo Johnson)說,英中研究合作伙伴的數量已從2000年的750個激增至2020年的16,000個,儘管他承認大學在談判合約時,更好是有自己的主導,甚至可以用一個中心化的框架。

不過,他說,切斷這些聯繫將對英國的研究「造成嚴重障礙」。

他說:「任何與中國脫鉤就符合國家利益的想法,在我看來是極不可能的。」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