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南海局勢:歐美各國軍艦宣佈駛入印太海域 台灣為何成為區域軍事活動核心

這是伊麗莎白女王號2017年正式開始服役後,首次大型駐外行動。

PA Media
這是伊麗莎白女王號2017年正式開始服役後,首次大型駐外行動。

包含南海等印太周遭海域的軍事局勢持續引起國際關注。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3月出訪歐洲之後,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北約國家隨即宣佈派遣或聲明要到南海及印太地區實施「航行自由」行動。

譬如,英國與德國最近都宣佈將派航母打擊群及護衛艦前往亞洲部署,並稱將在返航途中穿航南海,這將是2002年以來的首次。中國官媒與網絡輿論因此稱這些行動為「新八國聯軍」,批判這些「外國勢力」依靠美國擾亂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而各界也開始分析,身處印太區域地理中心的台灣的處境。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本月的封面故事便直稱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該文稱在美中對抗的大背景下,台灣及台海潛在的戰爭危機,其實是全球的危機,其中包含高階半導體資源是否將在戰爭中付之一炬等。因此,台灣處於印太地理及政治衝突中心,該如何面對各國競逐與其斡旋,並同時抵抗中國方面的施壓,再次成為話題。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陳亮智對BBC中文分析,包含英軍等與美國同盟的國家,在今年紛紛公布的「派艦行動」對中國的實際牽制力量仍相當有限,真正對北京具有制衡力量者,仍是美國海軍。「中國對這些歐洲國家的經濟影響力太強,這也是促成這些國家不會派遣大規模的海軍與會。」

陳亮智說,外界應該更注意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這三個「四方安全對話」(Quad,亦稱四國聯盟、四邊機制,包括美日印澳等四國)成員國的海軍行動與派艦,它們才是制衡解放軍海軍的關鍵所在。

台灣海峽及周遭海域

眾多分析指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花費許多心力修復與歐洲國家的盟友關係,他上任後美國與其他伙伴國家在印太地區的演習部署確實是針對中國崛起,同時也在考量如何處理台灣問題。

《經濟學人》近期在台灣引起激烈辯論的專輯,封面故事將台灣列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這顯示台灣及周遭海域越來越激化的地緣軍事活動。該文稱美國和中國多年來以「巧妙」的模糊態度及戰略維持了台海和平,但隨著中國不斷壯大軍事野心,在中國大陸武力犯台的「模擬戰爭」中「美國已經輸了」。

但也有研究指出,除了台灣本島之外,解放軍可能會先從位於南海,或台灣所屬的東沙群島及太平島發動攻擊。「屆時台灣可能被迫回應,此時台灣可能選擇與美國,以及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進行某種型態的軍事合作,共同進行恢復現狀行動。」陳亮智博士說。

無論如何,多數評論認為,未來在美、中對壘的背景下,可以預期美國亟欲拉攏伙伴國家繼續在南海展現其軍事力量,與北京競逐。「而這樣的態勢極有可能會延伸到台海與東海:因為北京的意志與焦點不會只是單單定睛在南海而已,而是南海、台灣海峽再加上東海」,因此未來台海與東海各國軍事行動的『國際化』程度,我預判也會愈來愈高。」陳亮智補充。

南海

BBC

英國諾丁漢大學台灣研究主任李駿怡則告訴BBC中文稱,台灣因此需與更多盟友合作及有更多戰略考量。

過去因應兩岸局勢,台灣多半發展空軍,但鑒於印太地區情勢轉變,台灣開始加強海軍軍力,譬如在四月,台灣自造的玉山級船塢登陸艦,便宣佈下水。

https://twitter.com/MoNDefense/status/1381901493037539329

台灣軍事專家蘇紫雲博士也向BBC中文解釋,雖然從力量對比來看,中國軍力規模較強大,而台灣規模較小,但台灣希望的是,通過升級自己的軍事力量與結構,顯示出「認真自衛」的意願,並給台灣製造一個「戰略性的不對稱槓桿」。

「就像車子要換輪胎,是要由一個小的點把很重的車子舉起來,」他比喻稱。「這種不對稱策略使得小規模的力量可以反抗大規模力量。」

美國主導」重回亞洲「動作頻頻

https://twitter.com/USNavy/status/1359128691310272516

事實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年初上任之後,便延續前任總統的重回亞洲戰略,在印太地區海域的動作頻頻。

今年二月,便首次有「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和「尼米茲」號(USS Nimitz)兩個美國航母打擊群同時在南海活動,分析形容這是為了展示新政府繼續將對抗中國在南海「不斷擴張」的勢力。

美國海軍表示,這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在南海舉行連串演習,目的是為了加強它們聯合行動和指揮的能力。

https://twitter.com/chinfo/status/1381688859017236484

今年四月,中國航母「遼寧」號打擊群航入台灣周遭海域,進行演訓和艦載機飛行訓練。但早前更一度與美國的驅逐艦「馬斯廷」號(USS Mustin)遠遠地並排而行,美軍發佈了一張「馬斯廷」號艦長蹺著腳觀察中國航母「遼寧」號的照片,引起外界議論紛紛。

北京據此則一貫高調回應,抨擊美國無端干擾中國在相關海域的正常巡視演習活動,無益區域和平。

英國航母「重回亞洲」?

而在越顯熱鬧的印太水域,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英國新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 ,又譯「伊莉莎白女王」號)本月首次遠航,並將直達亞太地區。

這是「伊麗莎白女王」號2017年正式開始服役後,首次大型駐外行動,並同時引起有關歐洲國家「重回亞洲」戰略考量為何的議論。

雖然至今英國軍方尚未公布該戰鬥群的具體航線,但許多分析都留意到,「伊麗莎白女王」號在訪問新加坡和韓國等地時,無可避免將會接近南海和東海等局勢緊張的地區,但估計不會穿越台灣海峽,避免與北京有過多摩擦。

美國退役海軍上將斯塔夫裏迪斯 (James Stavridis )在彭博社撰文分析稱,英國航母艦隊計劃訪問印太地區40多個國家,並同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組成的「四國聯盟」形成呼應,是英國脫歐後的一次力量展示,「當然,這將令中國感到不快。」

北京回應

事實上,2019年傳出英國打算派遣即將服役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前往南海消息的時候,當時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便曾警告英國軍艦不要在進入南海時,在有爭議島嶼附近航行。劉曉明稱,英國若這樣做將構成「敵意行為」。

中國官方今年亦多次批評英國的計劃。官媒《環球時報》甚至引述中國專家形容,英方的行動是「向美國表忠心、打腫臉充胖子」。

針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是英國針對南海和香港問題用以牽制中國的說法,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對《環球時報》稱,「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部署到日本,對北京不會產生影響。他說,「英國希望通過此舉來向中國施壓,但其所作所為都是徒勞。面對中國,英國航母沒有優勢可言,英國的炮艦時代已經過去。」

不過,李駿怡博士說,借著此次「伊麗莎白女王」號的航行,確實可以展示英國在印太地區的國際能見度。但是,在新冠疫情打擊及英國首相的政治判斷下,英國同時大砍有關支援海外及聯合國一些經費高達80%以上,因此英國在國際外交的戰略似乎有所矛盾。

她強調:「希望英國作為全球公民一分子,此次航母遠道印太地區不僅是儀式性的動作,而是對該地區的區域和平安全有具體承諾,特別是緊繃的台海區域」。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