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美關係:「戰略模糊」還是「戰略清晰」?美國對台政策之辯

美台旗

Reuters

自美國拜登政府上台以來,台灣問題帶來的關注度持續上升。而近來拜登內閣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或許透露出一些美國對台政策的最新信號。

在上周五的一場網絡論壇上,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美國未來在台灣問題上將「穩健、清晰並堅定地表達我們的看法」,即「不應該有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舉措」。

這句話中的「清晰」讓很多人聯想到美國對台政策辯論中的「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一詞,這個概念與美國實行多年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相對。

所謂「戰略模糊」,即美國政府在台海戰爭危機上的模糊立場,不表明會如何應對北京攻台;而「戰略清晰」,則是美國明確表示中國對台使用武力時的回應政策。拜登政府就職至今,要求美國拋棄「戰略模糊」的聲勢漸長。

分析人士對BBC中文指出,要求拜登政府背離「戰略模糊」的聲音反映出美國對北京的擔憂,但改變這項政策仍為時尚早。

「戰略清晰」聲起

在特朗普政府執政的最後時期,有關美國放棄「戰略模糊」的呼聲已經不斷壯大。

過去幾十年間,美國認為其「戰略模糊」在台灣海峽形成了打造出的微妙平衡。帶來的不確定性讓中國對攻打台灣可能帶來的後果有所忌憚,也讓台灣當局在走向「法理台獨」的道路上有所顧忌。

近年來,美國政界逐漸形成的共識是,北京在台灣海峽的行為越發挑釁,台海軍事穩定面臨的威脅日益增長。

1月拜登就任之後,中國軍方陸續派出軍機進入台灣西南臨近空域台方所稱的「防空識別區」,引起美方擔憂。今年3月,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S·戴維森(Philip S. Davidson)表示,中共或在6年內入侵台灣。

去年9月,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與其同事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發表文章稱,美國的「戰略模糊」已經「壽終正寢」。

他們二人稱,美國現在應實行戰略清晰政策,明確表明美國將對中國對台使用的任何武力作出回應。

美國國會也有聲音提出需要對台灣提供明確保證。共和黨參議員裏克·斯科特(Rick Scott)已經為此提出議案

Reuters
美國國會也有聲音提出需要對台灣提供明確保證。共和黨參議員裏克·斯科特(Rick Scott)已經為此提出議案。

美國國會也有聲音提出需要對台灣提供明確保證。共和黨參議員裏克·斯科特(Rick Scott)已經為此提出議案,民主黨前眾議員巴尼·弗蘭克也撰文提出類似觀點。

新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約翰·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則在提名聽證會上表示,他對與國防部長就可能的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和回報進行對話「持開放態度」,「從而確保我們對台灣的支持,以及為實現我們保持台灣海峽及該地區和平與穩定的終極目標做出貢獻」。

「之所以大家現在關注這個話題,是因為在台灣海峽的威懾力正在減弱,人們正在尋求快速且簡便的解決方法,」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S)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對BBC中文表示。

重申「戰略模糊」

在圍繞兩個方向的討論中,最近一周多位美國政府官員直接觸及了這個話題。

當地時間5月4日,美國印太政策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一場討論會上表示,他認為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認為保持台灣一定程度的現狀符合兩國最大利益。

「我認為所謂的戰略清晰有一些重大不利面,」他指出。

上周四(4月29日),美國情報總監艾薇兒·海恩斯(Avril Haines)出席參議院舉行的「全球威脅」聽證會。期間她被追問道,鑒於近來有呼聲要求美國改變「戰略模糊」策略,如果做出改變,北京與台灣將會有何反應。

美國情報總監艾薇兒·海恩斯(Avril Haines)

Reuters
美國情報總監艾薇兒·海恩斯(Avril Haines)出席參議院舉行的"全球威脅"聽證會時表示,如果美國放棄"戰略模糊",台灣可能將變得更傾獨立。

「中國會認為這會帶來極大不穩定,這會加強中國認為美國決意遏制中國崛起的看法,包括使用軍事力量,這可能會導致北京在全世界範圍內咄咄逼人地破壞美國利益,」她回答稱。

她還表示,如果美國放棄「戰略模糊」,台灣可能將變得更傾獨立。

「台灣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在走向獨立方面變得更加強硬,尤其是他們正在看到香港發生的事情,我認為這是一個逐漸增長的挑戰,」海恩斯表示。

一天之後,蘇利文雖然沒有正面表示對「戰略模糊」的態度,但他強調,拜登內閣的立場與兩黨在幾十年前樹立的美中政策共識保持一致。

他還指出,美國希望台海關係保持穩定,「沒有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動」。

「模糊」與「清晰」之間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本屆美國政府真正拋棄「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的可能性極低。

「這兩個概念不應該被認為是零和遊戲,」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中國研究院院長曾銳生教授表示。

「從一邊(戰略模糊)到另一邊(戰略清晰)實際上是有一個範圍的,拜登從模糊往清晰走了一點,但沒有太多。這樣做是為了應對北京對台北構成的日益嚴重的威脅。」

葛來儀指出,採取「戰略清晰」可能會導致台灣受到攻擊,而這是美國一直試圖通過威懾來避免的狀況。曾銳生則認為,「戰略清晰」還會導致未來的台灣政府明確美國方面的計劃,因此台灣會魯莽行事,「沒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或政府可以承擔得起這樣做的後果。」

坎貝爾在本周提出,要想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最好的方式是「向中國傳遞一個外交與美國國防創新相結合的綜合信息」。

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目前還在醞釀當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表示,在他們有成形的政策表態之前,這一階段的言論更多是在「試溫」。

「在10月前後出台國家安全策略之前,都只是放風聲和試水溫,他們強硬一點比軟一點好,強硬預留的餘地會更多。」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