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北京冬奧2022:國際間抵制的呼聲、立場與可能性

隨著國際社會對新疆、香港人權問題的關注程度持續升溫,美、歐、英、加、澳等西方主要國家政府所面對的要求抵制北京2022冬奧會的社會壓力也與日俱增。BBC中文最近致函國際奧委會,就抵制聲浪提出問題,並得到國際奧委會的官方答覆。

與此同時,也有分析認為,由於距離北京冬奧會還有約一年時間,多數國家政府可能還在謹慎觀望,因此即使有這方面巨大的民間壓力,各國政府也不大可能短期內作出決斷。

抵制北京2022冬奧的呼聲

近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記者會上曾一度表示抵制北京冬奧會「可能性存在」,但是需與盟國商量。不過,問答結束不久,另一位資深官員馬上出來澄清說,「美國沒有、也沒計劃與盟友討論任何對北京冬奧會的聯合抵制」。

美國官方雖有澄清,但國際間越來越多地組織與個人公開呼籲「抵制」預定於2022年2月4日在北京開幕的冬奧會則是不言的現實。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

Reuters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

繼加拿大主要反對黨保守黨黨魁奧圖爾(Erin O’Toole)公開要求總理特魯多向國際奧委會施壓,稱不能在有「種族滅絶」行為的中國舉行奧運會之後,英國議會反對黨的一些議員也開始向政府施壓。

英國自民黨黨魁戴維(Ed Davey)和工黨議員布萊恩特(Chris Bryant)分別在網絡發表文章說,英國和全世界必須面對中國「種族滅絶」的證據,並採取一切可能的行動來對北京說「不」。

除政客外,更有很多組織和活動人士甚至直接向國際奧委會,各國奧委會,運動員,贊助商等多方游說,希望不要在北京舉行冬奧。很多人還把北京冬奧與1934年納粹德國舉行的奧運比較。

國際奧委會立場

鑒於國際奧委會近期已經會晤了多個呼籲抵制的抗議組織代表,BBC中文近日致函國際奧委會,就他們在如何看待國際抵制聲浪提出了問題。以下為國際奧委會書面答覆的中文譯文:

奧運比賽是唯一一個讓全世界聚會一處和平競爭的大會。奧運是多元世界上最強有力的團結象徵。在我們脆弱的世界上,儘管存在各種分歧,體育的力量使世界匯聚一堂,讓我們對迎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有了希望

考慮到奧運參與方的多元性質,國際奧委會必須在所有國際政治問題上保持中立。授予某國奧委會奧運舉辦權並不意味著國際奧委會認同該國的政治架構,社會狀況和人權標凖。奧運會由國際奧委會管轄,而並非國家政府。國際奧委會直接向各國奧委會發出參與邀請——邀請並非來自舉辦國政府。舉辦國首腦可以在開幕式上講一句由國際奧委會草擬的話,宣佈奧運會開幕。任何其他政界人士不被允許在奧運期間,即使是發獎儀式上扮演任何角色

從始至終,國際奧委會承認並堅持奧運憲章和道德凖則中的人權基本凖則。我們嚴肅對待我們確保奧運會尊重奧運憲章的責任

從始至終,國際奧委會既沒有權限也沒有能力改變一個主權國家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上述工作必須繼續依靠各國合法政府和合法國際機構

北京冬奧

Reuters
中國開始在北京冬奧場館開始測試賽

中國政府立場

中國政府方面指責從新疆人權、新疆棉花問題,到要求抵制北京冬奧會都是「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的抹黑中國的炒作與「噱頭」,最終會以失敗告終。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早在二月冬奧會倒計時一週年時就發言指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是「中國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作出的又一重要貢獻」,參加北京冬奧會也是「各國冬奧運動愛好者的熱切期盼」。出於政治動機,試圖干擾、阻礙、破壞北京奧運會的籌辦和舉行「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相信這樣的舉動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支持,也注定「不會得逞」。

抵制奧運的可能選項

儘管有國際奧委會比較明確的「中立」立場和各國政府迄今為止非常謹慎的回應,要求抵制北京冬奧的呼聲卻沒有減弱的跡象。

有分析指出,由於距離北京冬奧開幕還有約一年時間,各國政府即使開始聽取這方面的民意,也不大可能近期內作出決斷,況且多國聯合抵制北京冬奧事關重大,需要考慮的層面除外交關係之外,還有國際地緣政治、全球經濟層面等多方面因素。

新疆資料圖片

AFP
中國政府表示,維族人與其他民族一樣享受同等待遇

有呼籲抵制的人士稱,抵制北京冬奧其實有多種可能,除最極端的類似於西方和中國因蘇聯入侵阿富汗而集體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以及隨後蘇東集團國家集體抵制1984洛杉磯奧運之外,還有其他相對「軟化」的選項。

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發言人茱莫泰(Zumretay Arkin)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類似於各國領導人不出席開幕典禮的「外交抵制」也會受到歡迎。

她也同時呼籲各國運動員能夠用自己的良知來考慮是否抵制北京奧運。

Media reporters are seen in front of the National Speed Skating Oval, a venue of the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during an organised media tour in Beijing, China January 22, 2021.

Reuters

抵制與否的其他考量

在各國維權組織和政客繼續為抵制北京冬奧而游說的同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在最近的一次記者會上的表述可能更加直白。他說,國際奧委會不是「超級大國」,解決不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G7或G20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有分析指出,他出面重申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必須保持政治中立從一方面講代表國際奧委會官方立場,另外也與個人經歷有關。

曾為西德贏得1976蒙特利爾奧運擊劍館金牌的巴赫,因為抵制1980莫斯科奧運而未能續寫運動生涯的光輝,個人奧運生涯「夭折」。

另有分析指出,除對各國運動員個人運動事業與生涯的影響外,抵制或移動奧運舉辦地還會帶來巨大的經濟代價,也肯定是國際奧委會和各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僅僅是國際奧委會已經售出的奧運轉播權費用和已經獲得的贊助商費用就數以十億美元計算,這還不算奧運賽事期間的各類冠名商品和活動的銷售收入。

分析人士也坦白說,一旦國際奧委會開啟了這扇政治抵制的「洩洪閘」,那麼今後的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如何發展、何去何從或許就很難說了。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