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艾未未作品被批或違香港《國安法》 恐遭審查

香港M+博物館

Getty Images
香港M+博物館

年底即將開幕的香港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受到親北京政客指責部分展品或違香港《國安法》,其中包括中國異見藝術家艾未未的一幅照片,可能面臨審查而無緣與觀眾見面。

該博物館的館長華安雅(Suhanya Raffel)曾表示,展出政治敏感的作品,包括艾未未的作品,「沒有問題」。但上周初(3月29日),主管該展館的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稱,「從來無計劃將艾未未受到爭議的相片作為展品」。

自去年6月底實施《國安法》為香港的自由表達氛圍蒙上陰影,學術、出版、教育等多個領域出現寒蟬效應,引發人們對香港審查制度的擔憂。批評者認為,在藝術領域,策展人和館長正在藝術表達自由和政治正確性之間面臨窘境,每一件作品將不可避免地經歷自我審查。

質疑緣起

M+博物館主要收藏和展出20至21世紀的視覺藝術、設計、建築、影像作品等,預定將於今年底開館。其藏品包括中國異見藝術家艾未未的作品,以及知名紀實攝影師劉香成拍攝的有關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照片,展品都可以在官方網站上瀏覽。

近日,有香港立法會議員留意到這些藏品,並在立法會上對特首林鄭月娥發出質詢,稱部分藏品可能違法香港《國安法》,質疑政府是否展開過審查。

3月17日,親北京的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在立法會上指出,香港政府動用大量公款成立西九文化區,而M+博物館的部分展品卻「散播國家仇恨,侮辱國家尊嚴」,疑似違反《國安法》。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回應稱,尊重文化藝術的表達自由,但要分辨何為創作自由,何為危害國家安全。

林鄭月娥還說,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公職人員要審慎,而文化創作自由與散播仇恨或危害國家安全之間是可分辨的,政府會「特別警惕」。

西九文化區是香港當局致力發展的龐大文化區,區內的M+博物館是主要地標,佔地40公頃,有15個展覽場館,港府共投入了近28億美金。

艾未未

Getty Images
艾未未

艾未未的爭議作品

容海恩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質疑的作品是艾未未的《透視研究》(Study Of Perspections)中的一幅畫,畫中有人對著北京天安門廣場豎起中指。

容海恩認為,這明顯是在向中國政權表達不滿,認為或已違反國安法。她稱M+作為世界級博物館,不應公然展示對國家不敬的「所謂」藝術品,並應重新檢視藏品。

在《透視研究》同系列作品中,還有向美國白宮、德國國會大樓、法國巴黎鐵塔等舉起中指的畫面。

M+博物館的館長華安雅(Suhanya Raffel)曾在博物館竣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展示政治敏感的作品,包括艾未未的作品,「沒有問題」。

但上周周一,唐英年形容艾未未的爭議照片是「不雅相片」,按照計劃,M+博物館本來就沒有打算在開館時展出。他說M+博物館不是「雜貨攤」,每個策展都有主題,不是要將所有展品都展出。

唐英年強調,策展不是隨便進行,必須守法、專業、客觀持平地進行,也要尊重當地宗教、族裔及種族。

艾未未在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這批展品是瑞士前駐華大使烏利·希克(Uli Sigg)在2012年以 「部份捐贈、部份收購」的方式交給M+博物館。

艾未未說,在希克做此決定之前,兩人有過討論,「他(希克)曾經希望把它捐給北京跟上海的國家博物館,我對他的這種意圖是持反對意見,在中國這麼一個具有審查制度的國家,你的捐贈就等於會消失、不存在了。」

艾未未認為,M+博物館的出現是希克最好的選擇。「理論上他的捐贈品依然是在中國,但是在另一個制度下,以中國政治來說具有爭議性的作品,在香港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受到質疑的舉中指照片是在1997年拍攝,艾未未說自己不喜歡自拍,於是幾乎在每次去旅行時,都會把左手伸出,拍下一系列的作品。「實際上是一種無聊,但這種無聊的本身是有意義的」,他說。

目前仍能在博物館的網站上看到藏品,部分涉及裸露的照片已被模糊效果處理,並加入「涉敏感內容「的提示,用戶需再點擊進入才可看到作品的清晰版。艾未未《透視研究》系列作品沒有模糊處理。

香港連儂牆

Getty Images
香港許多公共空間的藝術表達已經不存在。

香港《國安法》下的寒蟬效應

批評者對於M+事件表示遺憾,認為香港藝術界正被迫接受自我審查。

在香港出生的美國註冊建築師Dennis Lee撰文指出,「策展人和館長目前正處於兩難境地,在藝術表達自由和政治正確性之間左右為難。每一件作品都可能要經過自我審查,而這種做法在未來幾年將不僅僅局限於M+。」

他還稱,創作帶有政治意味或向權威傳達具有挑戰性信息的藝術作品,幾乎保證會獲得媒體關注。在政治敏感的環境中,一個口號、字母縮寫、顏色或曲調都會被置於顯微鏡下審視,但審視的人往往不是權威本身,而是那些想取悅權威的追隨者。

「將艾未未在M+博物館的作品政治化,只會證明這位藝術家的重要性。那些希望取悅當局的北京擁護者應該明白,藝術欣賞是個人的天性,有爭議的藝術會在爭議中滋長。」 Dennis Lee寫道。

目前在香港,大多數與抗議相關的藝術表達已經在公共場所消失,許多餐廳撤下以貼紙製造象徵自由表達的連儂牆,不少文化場所也開始使用措辭謹慎的免責聲明,試圖與潛在的抗議行為撇清關係。

不久前, 香港一家電影院停止放映關於香港抗議活動中佔領理工大學事件的紀錄片《理大圍城》。

香港親北京報紙《大公報》曾發文譴責將公共藝術資金用於文化組織,認為這或違反《國安法》。並點名指責藝術發展局三年來對「黃色電影圈」的資助高達1500萬港元,其中包括《理大圍城》。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