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火燒圓明園」160週年: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敘事與「修正」國際現狀的擔憂

圓明園資料圖片

AFP

在「火燒圓明園」160週年之際,中國官方媒體再提「百年屈辱」。不過,中國崛起的歷史敘事也被批評者引用、指責中國要改變世界格局,挑戰已有秩序。

10月18日,中國多家媒體再次報道160年前的英法聯軍放火焚燒圓明園的歷史,並刊出廢墟照片。圓明園遺址公園也在這一天免票對公眾開放,旨在提醒人們莫忘國恥。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推特上轉發北京官媒《人民日報》並加評論說,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盡藏珍寶,也是一座世界建築博物館,「中國人民在努力建立強大繁榮的國家的時候,要永遠記住160年前的那場浩劫。」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中美關係空前惡化,兩國在南海和台海等熱點地區劍拔弩張,中國在國際間面對巨大壓力,諸多因素令中國媒體報道中的「百年屈辱」歷史敘事更加具有強烈的現實含義。

https://twitter.com/AmbLiuXiaoMing/status/1317914453829177356

「百年屈辱」與西化

中國所說的「百年屈辱」是指在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用「船堅炮利」結束了中國作為中央大國的孤立和自信,即從1839年中國同英國因鴉片貿易發生對抗開始,一直到1949年中共宣佈成立新國家結束。

9月19日前後,中國媒體也曾高調紀念中國軍隊70年前入朝參戰,把「抗美援朝」說成「立國之戰」。中國官方媒體還說,朝鮮戰爭才是讓中國人站起來的「第一仗」。

1839年的對抗導致第一次鴉片戰爭,清帝國戰敗後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屈辱的不平等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向英國割讓香港,開放同商口岸、賠償,英國獲得治外法權等特權。

不過,中國自由派學者也把鴉片戰爭當做西方文明打破中國傳統保守主義的開始,肯定其進步意義。如歷史學者、前中山大學教授袁偉時就不認同西方入侵令中國文化「斷裂」或被西方「殖民化」的說法。

「火燒圓明園」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按照北京歷史教師袁騰飛的解釋,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同西方列強簽訂了一些列條約,而中國沒有履行條約義務是戰爭的起因。他把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解釋成西方重法制和中國講情理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

1988年曾在中國熱播一時的政論片《河殤》把「百年屈辱」歷史描述成兩種文明的衝突,即西方先進的「海洋文明」和中國保守的「黃土文明」。《河殤》被一些評論認為是1989年六四抗議運動的思想凖備。1989年「六四」遭到鎮壓後,該政論片被當局定性為「反革命暴亂藍圖」。

「落後挨打」的教訓

「落後就要挨打」作為「百年屈辱」的歷史教訓在中國成了家喻戶曉的標凖答案,即由於工業和軍事技術落後,中國遭受兩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進天津和北京等一系列失敗。一戰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沒能恢復山東權益、產生對國際「公理」失望,加強了這種「強權即公理」的教訓。

1960年代在中國同時和蘇聯與美國兩個超級大國嚴重對立的時候,毛澤東重覆了斯大林在1930年代初提過的「落後就要挨打」的說。毛澤東說,「如果不在今後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後於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鄧小平後來在1980年代對「落後就要挨打」的說法作了補充,他說,「總結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於停滯和落後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

後來,中國許多自由派官員和學者對「封閉就要落後」作了更多詮釋。已故的前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曾說,「落後挨打」的鬥爭觀念過重,他認為中國要強調和平與合作,淡化對抗和衝突的提法。曾擔任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主要官員龍永圖也曾強調,中國要同國際社會融合接軌才能發展,發展才能避免落後挨打。

後來,《炎黃春秋》雜誌刊登的社科院學者的文章更直接說,「落後就要挨打論已過時」,因為這句話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含義過重,與新時代格格不入。文章說,當今世界已經告別了「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時代」,中國要積極恪守國際法律和義務,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10月13日習近平在和台灣隔海相望的潮汕地區視察部隊時強調要為打仗做凖備。

Getty Images
10月13日習近平在和台灣隔海相望的潮汕地區視察部隊時強調要為打仗做凖備。

習近平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在2013年擔任中國最高領導人後提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連接了「百年屈辱」的歷史敘事。按照中國媒體的總結,中共執政經歷過毛澤東和鄧小平的「站起來」和「富起來」兩個時期後,現在進入要「強起來」的歷史階段。

這種中國崛起的歷史敘事在一些北京批評者眼中成了中國要挑戰現有國際秩序、成為所謂「修正」國家的證據。

習近平上台後推出「一帶一路」戰略,計劃通過大規模基建和投資,推動中亞、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經濟連接。

有分析認為,中國的發展戰略被是試圖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力、恢復昔日中央帝國的歷史輝煌。

美國《外交》雜誌的分析說,「一帶一路」不僅要對一些鄰國形成戰略包圍,而且要把美國影響力阻擋在亞洲之外,為後全球化時代到來做凖備。美國退役海軍上將、戰略分析家斯塔夫裏迪斯(James Stavridis)在另外一個分析中說,「一帶一路」擴大中國經濟和政治影響力的背後是中國要主宰歐亞大陸的陸權野心。

習近平在2013年底所作的一次關於國防和軍隊改革的講話中說,「軍事上的落後一旦形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將是致命的。我經常看中國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後挨打的悲慘場景就痛徹肺腑!」

今年10月13日,習近平在和台灣隔海相望的潮汕地區視察了當地的海軍陸戰隊,激勵軍人加緊練兵,為打仗做凖備。

中國強硬派智庫學者近年來一直預測,2021年中共建黨百年之際要完成「統一台灣大業」,把「統一」當作中國崛起的標誌。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