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日本女作家用漫畫記錄自己試圖自殺經歷,「勸導人們總有別的路」

2018年的某一天,一個20歲出頭的女子來找小林惠理子的時候,小林剛剛完成一個演講。

「她當時曾因試圖自殺入過醫院,」小林向BBC表示。

「她將一枚有勵志格言的戒指送給我做禮物,然後我們擁抱了。」

小林惠理子是漫畫《我的日常挫敗日記》的作者——這是2017年出版的一部非常有風格的日本漫畫。

漫畫講的是小林惠理子作為一個自殺倖存者的經歷——她希望這會讓一些身處困境的讀者看到,那些黑暗的感覺並非是他們獨有,其他人也經歷過,並且克服過。

。

Torico
2017年,小林惠理子漫畫書《我的日常挫敗日記》出版。

精神健康上的掙扎和財務上的困難,令小林從21歲開始就多次試圖自殺。

小林認為,她的問題來自童年——她在成長階段遭受過暴力和虐待。

在漫畫當中,她談論了她的那些"魔鬼",包括她去醫院的旅程,以及那些住院的時光。

「事情到了一個地步,我無法再入睡,並且持續做噩夢,」她回憶說。

「我的父親帶我去看了很多醫生,但似乎都沒有幫助。」

霸凌和店鋪盜竊

小林在學校裏遭受過嚴重的霸凌。

「我的父親沒有給家裏多少錢,所以我幾乎買不起校服,」她說,「冬天的時候,我不得不反反覆複穿同樣的衣服,這令我成為其他孩子欺凌的目標。」

小林在1990年代中間完成了她的大學學業,對當時的日本年輕人來說,工作機會極少——當時日本正處在所謂的「就業冰河期」。

依靠福利救濟生活了很多個月之後,她終於在東京一家出版社得到一份工作,進入了長工時、低收入的日常。她的經濟很拮據,她甚至在超級市場偷食物來過活。

就是那時候,小林第一次試圖自殺。

幸運地,她在住宅裏昏迷的時候被一個朋友發現,被及時送到了醫院;不過,她三天後才醒過來。

。

Getty Images

自殺每年奪走80萬個生命

自殺是一個全球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每年大約有80萬人自行了結生命。

日本的自殺率在發達國家當中是最高的。

雖然該國的自殺率總數在下降,但是年輕人的數字卻在上升。

政府數據顯示,自殺是如今日本10至14歲兒童當中的頭號死亡原因。

2019年,20歲以下人士自殺致死的數字達到1970年代日本當局有記錄以來的最高。

年輕人當中的這個特定狀況,令小林想要以漫畫的形式公開她的痛苦經歷。

「我的經歷非常個人,但是我感覺,讓人們知道是很重要的。」

「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有人經歷過這種’活著很艱難’的精神狀況,而我覺得,我的創作能夠讓他們看到,不是只有他們才有這種感覺,」她說。

。

Torico
「我希望用我喜歡的漫畫,讓你們了解我的世界,」 小林惠理子說。

持久戰

小林是一個涉及精神健康問題和自殺的複雜例子。據世衛組織指,有過試圖自殺經歷是大眾當中最重要的風險因素。在她的第一次自殺過去20多年之後,小林仍然在與自殺的想法搏鬥。

而這些想法可能是非常強大的。

「當我感覺孤獨或者工作的事情不順利的時候,我還會感覺自己想死,」她說。

小林仍在接受精神科的協助,也發展出了一套與這些想法共存的日常。

「當它出現的時候,我試圖睡好一點,吃點甜食,聞一些好的氣味,來讓自己感覺好一些。」

「還有,我試著不要自己一個人呆太久。」

這就是為什麼,與粉絲見面對她個人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有過自殺經歷,我知道裏面的痛和絶望,」這名作家說。

「當有自殺經歷的人來和我談話時,我覺得我的生存不是白費的。」

共同經歷

她相信,那些共通的經歷或許是幫助有自殺想法的人的另一個途徑,而不是只用傳統的諮詢和藥物等干預方法。

「日本有大量的精神科牀位,大量的處方藥物,」小林指出。

「但是一個試圖結束自己生命的人感覺到的,是她不能告訴別人她在想什麼,因為她覺得沒有人會理解。」

「世上有像惡劣的家庭關係、財政、孤立無援等各種各樣糾纏不清的問題,這些東西都不是簡單能夠解決的,」她補充說。

「無視一個有自殺傾向者的意圖,不是解決的辦法。重要的是尊重她所感覺到的,並一步一步地幫助她,」她解釋說。

「我發現,我自己走出來與我的工作伙伴見面,與朋友聊天是很重要的。」

「你想死的傾向,會在與人聊天說笑當中消失。」

。

TORICO
在她最窘迫的時候,小林惠理子曾在超市偷過食物。

家庭裂痕

不過,小林惠理子的作品本身,也成為了一個矛盾點。

在這部漫畫之前,她就寫過關於自己問題的書。將經歷公開的決定,並沒有得到她父親的認同。

「我父親反對我公開講自己的艱苦經歷。我們相處得不好,我已經有10年沒見過他了,」她解釋說。

這意味著,小林從來沒有得到過父親關於《我的日常挫敗日記》的反饋。

相比起他如何看待當中的內容,她更好奇的是他如何看待這種形式本身。

「我小時候就夢想去藝術學院,但是我父親反對。」

「他說那是浪費時間,而且『對我沒有任何好處』,」她回憶說。

「另一方面,我的母親看見我出現在公眾面前,或者讀到我寫的東西時,卻總是非常高興。」

這部漫畫被翻譯成了多種語言,包括英語。

。

Getty Images
政府數據顯示,自殺是如今日本10至14歲少年當中的頭號死因。

疫情的教訓

日本當局在今年較早前宣佈,該國的自殺率在4月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這似乎與人們的擔憂相矛盾,新冠病毒蔓延可能導致的心理和經濟雙重崩潰,以及封鎖措施導致的社交隔絶,應該會令自殺死亡率增加才是。

精神健康組織指出,數字下降應該視為一些應對疫情措施的暫時結果,比如關閉學校,減少工作、趕時間等。

「到恢復正常生活之後,自殺率應該會重新上升,」小林這樣擔憂。

「如果人們過回原來的生活的話,這肯定會發生。」

這名作家認為,全球大流行疫情在如果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方面給人們上了一課。

「我們看到的是,人們或許在學校和工作上沒有那麼賣力,從而重獲一些平靜。」

「如果我們不再追求最巔峰,接納一種更加善待身體和精神的生活方式,事情可能會好一些,」她說。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請聯繫:

中國大陸(+86):希望24熱線 4001619995

香港(+852):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2222;明愛向晴軒 18288;生命熱線 2382 0000

澳門(+853):澳門明愛生命熱線 2852 5222

台灣(+886):生命線 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 1980;台灣自殺防治中心 0800 788 995

新加坡(+65):新加坡援人協會(Samaritans of Singapore, SOS) 1800 221 4444

馬來西亞(+60):生命線協會 (03) 4265 7995;Befrienders (03) 7956 8145

英國(+44):BBC Action Line www.bbc.co.uk/actionline;撒瑪利亞會 08457 90 90 90

世界各地: Befrienders International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