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國在阿根廷的大規模養豬計劃為何引發抗議

連日來,阿根廷多個城市都爆發了反對與中國簽訂豬肉生產協議的抗議。

Getty Images
連日來,阿根廷多個城市都爆發了反對與中國簽訂豬肉生產協議的抗議。

「對豬更多一些同情吧」「反對動物剝削!」成百上千的阿根廷民眾手舉標語,在周一(8月31日)聚攏到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舉行遊行抗議。

即便面臨嚴重的新冠疫情的威脅,連日來,這樣的遊行已在這個南美國家的多個城市上演。示威者抗議的是,遠在地球對角線另一側的中國希望與該國達成的一筆規模龐大的豬肉投資和出口協議。

這筆價值35億美元(約239億人民幣)的協議將使阿根廷成為中國豬肉最大的供應國,但它卻在阿根廷環保團體、動物權益者和民眾中招致前所未有的阻力。超過20萬民眾在網絡上簽署了請願書,反對該計劃的實施。

自阿根廷新任總統阿爾韋托·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去年底上任以來,中國與阿根廷的關係獲得加速推進,但此次抗議讓兩國的合作面臨輿論衝擊。阿根廷當局表示,已推遲與中國簽署諒解備忘錄的時間。

「豬肉出口協議」

大批阿根廷民眾周一(8月31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的五月廣場(Plaza de Mayo)遊行,抗議阿根廷和中國之間可能就豬肉生產和出口達成的協議。

參與遊行的主要是該國的環保主義人士、動物權益活動人士及其支持者。他們高舉反對動物剝削的標牌,指責當局突然大幅提高生豬產量將導致生態破壞。在線下游行的同時,還有數以萬計的網友在多個網絡平台上提交請願書,要求取消協議簽署。

「唯一能激勵他們的是不斷流入的美元,這些美元被用來繼續支付外債這樣的騙局,」遊行的參與者塞萊斯特·費羅(Celeste Fierro)對路透社說道。

阿根廷民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總統府前抗議。

Getty Images
阿根廷民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總統府前抗議。

除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在阿根廷的其它城市也有類似遊行舉行。在大西洋沿岸城市馬德普拉塔(Mar del Plata),環保組織成員朱麗葉·帕拉迪諾(Juliet Paladino)表示,「人們必須意識到威脅所在。」

他對當地媒體說,阿根廷沒有足夠的穀物來餵養這些豬。「這將意味著擴大種植轉基因玉米的土地,破壞濕地和不同類型保護區的土地,這項協議將摧毀我們,」他說道。

據報道,阿根廷政府已將與中國簽署豬肉投資與生產合作備忘錄的時間推遲到11月,理由是該計劃遭到環保主義者的抗議。

這份如今被當地人稱為「生豬協議」所引發的爭議源自阿根廷外交部今年7月6日發佈的一份有關該國外交部長費利佩·索拉(Felipe Solá)和中國商務部長鐘山通電話的新聞稿。文章稱,兩國已就合作投資生豬生產項目取得進展。

但這篇文章卻引起了阿根廷環保組織的關注,他們注意到,新聞稿中提及阿根廷的生豬產量將在四年內達到900萬噸,這將是2019年阿根廷63萬噸生豬產量的14倍多。

七月下旬,數十名阿根廷的記者、律師、藝術家及環保人士便在線發起聯署文章《我們不想成為中國的養豬場或新的流行病工廠》,在社交媒體上受到廣泛轉發。作者稱,由於牲畜需要使用多種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來預防疾病,如果協議簽署,阿根廷的養豬場將成為「病毒的溫牀」。此外,飼餵動物的轉基因穀物也將佔領大片土地。

在線請願網站上,其中一份請願書已獲得13萬人支持。

BBC
在線請願網站上,其中一份請願書已獲得13萬人支持。

七月底,阿根廷政府在官網上將豬肉產量數字從900萬噸改為90萬噸。當地媒體援引官員的話說,這是由於一個「非本意的錯誤」。儘管數字下調,但仍有相當多的本地民眾對此表示反對,在線請願網站Change.org上要求停止與中國合作的兩份請願書共計收到了超過20萬網友的支持。

爭議

阿根廷一直以其先進的畜牧業和優良的牛肉出口而聞名,為什麼此次中國的豬肉投資計劃會遭到如此大規模的民意反彈呢?

根據阿根廷當地媒體披露的計劃細節,中國將在兩到三年內投入35億美元,將阿根廷變為豬肉生產的強國。其中包括在阿根廷建設25個養豬農場,每個農場將養殖超過12,000頭豬。

而據中國媒體報道,中方的投資計劃還將加碼屠宰加工等配套產業鏈,該項目將為當地創造超10,000個就業崗位。

這一整套產業鏈的建設包括配套的飼料製造廠、廢物的處理與轉化池、屠宰場以及包裝和出口工廠。

A pig staring into the camera

Getty Images
豬肉在中國人肉食結構的佔比超過六成。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Universidad de Buenos Aires)的生物學家吉列爾莫·福格拉(Guillermo Folguera)是該計劃的質疑者。他對BBC說,這類項目很可能會導致「我們目前正經歷的人畜共患病的情況」。

他解釋說,密集飼養的動物及大量的化學品和抗生素添加可能會帶來相當大的風險。他表示,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非洲豬瘟在中國爆發,才讓中國將這種風險「外包」給了其他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豬生產國和消費國,生豬數量曾超過4.4億頭,幾乎佔全球存欄量的一半。但從2018年起,突然爆發的非洲豬瘟疫情讓中國撲殺了數以百萬計的豬。由於擔心風險,很多養殖戶紛紛轉行,這讓中國的豬肉生產減少了一半以上。

Apretón de manos frente a las banderas de China y Argentina

Getty Images

這對中國這個「無肉不歡」的國家帶來的影響似乎是長期的。中國農業部門在去年一項對全國1500家養豬場養殖戶進行的調查顯示,由於擔心未來可能再次出現疾病,55%的養豬場已經放棄再次養豬的計劃,猶豫觀望的佔22%,打算補欄的僅佔18%。

福格拉教授補充說,智利、墨西哥和西班牙等國的相似案例表明,這類巨型工廠將給空氣、水和土地帶來嚴重污染,污染物包括氨、亞硝酸鹽、硝酸鹽和抗生素等。

「阿根廷過去幾十年所執行的模式導致了我們國家環境和民眾身體受到侵蝕,這只會使情況惡化,」他說道。

阿根廷環境作家索萊達·巴魯蒂(Soledad Barruti)也對合作生豬計劃持批評態度。她表示,在環境方面,最大的擔憂是水的消耗,每公斤豬肉需要6000公升的水。

「我們不僅要出口肉類,還出口數百萬公升的水,但沒有人付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數百萬隻動物產生的廢物和毒素,」她在一次公開會議上說道。

環境學者認為,工業化集成式的養殖與屠宰場很容易變成疾病的溫牀。

Getty Images
環境學者認為,工業化集成式的養殖與屠宰場很容易變成疾病的溫牀。

不過,阿根廷政府認為民眾只是杞人憂天。據《衛報》報道,阿根廷官員表示,他們已為此與豬肉生產商和環保組織舉行了多次會議;政府並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阿根廷政府還認為,與中國的這筆交易是把阿根廷的主要出口產品——作為牲畜飼料販售給中國和歐洲市場的玉米和大豆——轉變成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絶佳機會。

阿根廷農業研究中心總監馬蒂亞斯·斯特拉索裏亞(Matías Strasorier)撰文稱,豬肉生產不一定產生污染。他表示,阿根廷的一些地區已有開設養豬場的經驗,用生物技術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他表示,一些廢料可以被轉化為能源和肥料。「通過生物沼氣池產生沼氣,可以帶動發電機,這就減少了對另一種供應來源的需求,」他說道。

「ArgenChina」

中國和阿根廷的豬肉協議可能讓一些人倍感意外,但實際上,這只是這兩個相距甚遠的國家近年來開展的一系列熱火朝天的合作項目的最新一例。

從數據來看,中國從多年以前便是阿根廷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市場和牛肉出口國,2019年阿根廷向中國出口了超過63萬噸牛肉,佔阿根廷牛肉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三。

但中國和阿根廷的合作不止農業。根據阿根廷國家統計與普查研究所的數據,中國在今年4月取代了巴西,成為阿根廷最大的貿易伙伴,並一直保持至今。這一前所未有的位次變化並不只有象徵意義,背後是多年以前阿根廷和中國便已互相張開的懷抱。

2014年,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時任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在阿根廷政府拖欠1000億美元國際債務後也將目光瞄向了東方。中阿兩國迅速敲定了鐵路、核電站等多個合作項目。

然而,當偏向於保守派的阿根廷前總統毛裏西奧·馬克里(Mauricio Macri)上台後,便叫停或開始重新審查包括爭議性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大壩在內的多個中資項目,兩國的關係一時趨冷。

當阿爾韋托·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在去年戰勝馬克里,當選阿根廷總統後,兩國的關係又再次開足馬力。阿根廷政府重新啟動了巴塔哥尼亞大壩項目,並在今年7月,批准了前總統克里斯蒂娜政府2014年達成的中國在位於阿根廷南部內烏肯(Neuquén)建設的太空站項目。

不久前出版的當地知名媒體《新聞雜誌》(Revista Noticias)甚至在封面上以「ArgenChina」(阿根廷與中國的合寫)描述兩國的密切關係,背景圖片則是總統阿爾韋托·費爾南德斯戴著一頂中式錐形草帽。

就像在很多其他國家中國資本和項目常面臨的詰問一樣,包括「豬肉出口協議」在內的這些中國項目常被輿論指責缺乏透明度,以及對於生態方面輕率的考量。

但對於著急改善該國脆弱經濟的阿根廷政客來說,這些似乎不足為重。在阿根廷當地媒體中,流傳著該國總統阿爾韋托·費爾南德斯今年與中國大使鄒肖力會面時的一則軼事。費爾南德斯據稱親自拿出紙筆,在紙上寫下了個人手機號。

「這是我的個人手機。不論早上晚上,都可以隨時打電話給我,」總統對中國大使說道。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