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新冠肺炎疫情:香港推行全民檢測與健康碼 引有效性和透明度方面擔憂

香港

Reuters

香港最新一波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確診數字從早前的每日過百宗,至近期幾十宗波動中。目前,港府仍然實行嚴厲的社交距離措施,只容許2人聚集,食肆不設堂食晚宴,亦強制全民在戶內外均需配戴口罩。

港府正在籌備下周開始向全港市民提供病毒檢測,建制派政黨及團體為了提高民眾檢測率,正提倡仿效中國大陸和澳門,在香港引用健康碼制度,容許檢測呈陰性的市民豁免部分社交距離措施,例如可以到公眾運動場館做運動或是在食肆吃晚餐等等。

去年反修例抗議等事件讓許多香港市民對政府更加不信任,政治進一步分化。親北京和政府的建制派提出的有關建議引發廣泛爭議,有民主派人士擔心,這是政府監控市民的工具,亦會限制了因各種原因不願意檢測的人的自由。

一些香港醫護專家指出,香港有別於大陸城市和澳門,沒有禁止民眾活動和全面封鎖下做全民檢測,本身效果成疑,如果市民檢測陰性後繼續有廣泛社交活動,同樣有感染風險,健康碼可能會給市民「假安全感」,即是以為自己沒有病而少了防疫,增加感染風險。

港府發言人在上周曾明確表示,接受檢測的人士不會獲發健康碼而能夠「在特定時段到指定地方活動」,亦再次重申市民的個人資料除了儲存在香港政府數據中心的伺服器外,不會傳送到境外,批評有人污蔑檢測計劃。

健康碼的爭議

香港政府希望推出健康碼制度,有助於與中國大陸和澳門相互通關,重起經濟;初衷是讓需要來往這些地方的人能夠憑有關證明自由通關,無須接受隔離,但隨著香港再度爆發疫情,大陸和澳門繼續收緊對香港的入境限制,加上有關做法在香港引發爭議,計劃一直未有落實。

隨著疫情持續,香港政府早前公布了全民檢測措施,希望找出隱形患者,杜絶病毒源頭,官方預計有5百萬人參加全民檢測。

建制派政黨呼籲港府仿效大陸,在全民檢測後向市民發出健康碼,並以此作為市民出行的標凖。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認為,若檢測結果呈陰性,就代表健康,獲發健康碼的市民可無須遵守太嚴謹的防疫措施。同屬建制派經民聯認為,一些主要公共地方、商場和食肆應該配合政策,讓持有健康碼的人進入,沒有證明的人則應盡快檢測,該黨立法會議員盧偉國稱,這種措施有助回復香港經濟活動。

一些建制派工會亦表態希望政府落實健康碼措施。其中建制派的香港健體專業人員總會曾表示,希望政府容許市民持健康碼進出運動場所。

香港

Reuters

全民檢測和健康碼之慮

但因非強制性和缺乏透明度,政府推動的全民檢測措施受到質疑。由於檢測並非強制性,民眾檢測後亦可以繼續自由出行,加上檢測由中資公司負責,坊間對私隱有疑慮,一些專家質疑成效存疑,檢測人數未必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

香港民主派政黨「新民主同盟」批評稱,香港政府沒有公開招標下,「欽點」中資公司進行檢測,而中國派來的檢測人員,亦獲豁免香港原本的醫學專業及註冊要求。該黨特別關注其中一所檢測中心「華升檢驗」是否會收集民眾基因,因為其母公司「華大基因」設在新疆的機構因被指強行收取當地人士基因有違人權而被美國商務部制裁。

華升診斷中心董事長胡定旭接受香港無線電視訪問時表示,收集來的樣本送入實驗室時,只會有該樣本及試管上貼有的條形碼,檢測人員不會知道檢測者的個人資料,陽性樣本會交給政府做病人及接觸者的追蹤,陰性樣本或其他數據則將會銷毀。

「新民主同盟」前立法會議員范國威他認為,如果公眾場所要求民眾出示健康票證明,變相會限制了不願檢測的人的自由,「等同坐監禁足,在家就是監獄」,他又指,中國的健康碼制度與警方系統連接,並與甚具爭議的信用系統有關,擔心政府以防疫之名推出全民檢測和健康碼,為「全面監控」鋪路。

另外,香港政府專家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講座教授許樹昌,亦質疑全民檢測和健康碼的成效,他認為,香港沒有居家令,市民仍會在社區遊走,加上檢測非強制性,這些情況下做全民檢測,效果未必最好。

他亦反對以健康碼作為放寬市民社交距離措施的方式,他認為香港目前每日仍有雙位確診數字,當中源頭不明個案佔很大比例,認為健康碼只是在疫情穩定時用作過關之用,不應該在疫情仍然嚴峻的時候,用來決定市民能否進入公眾地方或消費的要求。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對BBC中文表示,推行健康碼其實不利於防控病毒。他指出,參考早前一些比較活躍的感染群組案例,需要連續檢測,檢測多次才有可能把病毒防住,要不然全是漏網之魚,「因為綠碼的人他也會變化的,如果社區裏面有危險的話,很快就傳播了」。他還指出,內地健康碼實施時很糟糕的一點是歧視感染者。「它把感染者還有他們的家庭、密切接觸者全部給他們紅碼,然後很久都不換,其實他們早就好了。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他們好了以後有抗體,其實是人群裏面最可靠的。」

香港

Reuters
專家認為,如果香港市民上班模式依舊,全民檢測成效存疑。

官方反駁

中國目前已在多個城市實施健康碼制度,民眾可透過「支付寶」應用程式來申請健康碼,一些公共場所、住宅、公司或交通工具,會要求只容許持有綠色健康碼的人才能進入,由於應用程式有定位系統功能,如果用戶曾到訪確診者去過的地方,健康碼顏色亦可能改變。

在最先推行有關制度的杭州,幾個月前曾打算深化有關措施,從健康碼推進「信用碼」系統,讓信用等級較好的用戶享有優惠待遇等等,引來一些批評聲音,被迫放棄。

當時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稱,用戶資料會傳給公安機關,疫情結束後都可能會繼續讓政府進行監控,有人權組織認為,這是「中國開展大規模監測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中國外交部曾發聲明反駁,表示健康碼是規避感染的好幫手,有不少國家都借鑒中國的經驗和做法,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保護公民個人隱私,會從立法和技術角度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和個人信息保護。

香港政府目前未公開委托機構做檢測的花費,但據香港媒體估計,全民檢測涉及金額數以億計(港元)。

香港政府表示,健康碼計劃是為凖備粵港澳三地通關之用,目前尚未推出,並澄清「不存在接受檢測人士持陰性檢測結果會獲發健康碼,甚或可在特定時段到指定地方活動」。

政府發言人表示,向全民提供一次免費檢測,是希望找出社區隱性患者,盡早診治,讓疫情早日受控,並強調檢測樣本與登記個人資料會分開處理,樣本瓶不會標示任何個人資料。

檢測機構只知樣本瓶序號而並不知悉樣本屬何人,所以完全不涉私隱問題,提供的個人資料只會加密儲存在政府數據中心的伺服器內,供衛生署或其他相關部門作防疫用途,不會傳送到境外, 並強烈譴責有謠言稱樣本會被送出境外,形容這是「刻意歪曲事實,企圖污蔑檢測計劃」。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