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美國從德國大規模撤軍 北約戰略部署還是軍費問題

美國空軍軍用飛機

Getty Images
目前,美國在德國駐軍人數居北約成員國之首。

美國從德國撤出部分駐軍的風聲已經傳出許久,現在終於有了確鑿的說法。

美國國防部部長馬克·埃斯珀(Mark Esper)周三(29日)宣佈,撤出近1.2萬駐德美軍。

與此同時,埃斯珀宣佈的另一個重大決定是:美軍在歐洲的指揮部將從德國斯圖加特搬遷到比利時的蒙斯。這裏也是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的所在地。

戰略決策威懾俄國

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一直在德國駐軍。目前,美國在德國駐有36000人的部隊,人數之多居北約成員國之首。本次將撤出11900美軍人員,使駐德美軍人數大幅減少約三分之一。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宣佈,撤出的美軍約5600人將移防至北約其他國家,另外大約6400人的部隊將返回美國。

按照埃斯珀的說法,這是美國在歐洲重新設防大計劃中的一部分,是「重大戰略和積極的轉變」,「將毫無疑問落實美國和北約對俄羅斯的威懾作用這一核心原則。」

美國從德國撤軍三分之一的行動,是近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雖然美國國防部將本次撤軍描述成旨在加強在歐洲地區對俄羅斯的威懾作用,不過埃斯珀也承認,撤軍行動因為特朗普總統今年6月要求削減駐德部隊的新指示而加快。

根據撤軍計劃,美軍一個戰鬥機中隊將搬遷到意大利,部分軍隊將移防至波蘭。

美國冤大頭

今年6月初,美國媒體報道稱,總統特朗普已經批准了計劃在今年9月之前從德國撤出約1萬人的部隊。

美國總統特朗普

Getty Images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認為北約成員國承擔的防務費用太少。

6月中旬,特朗普總統證實了這一撤軍計劃,稱德國「拖欠」北約大量軍費。他說:「我們在保護德國而他們卻拖欠軍費。這說不過去啊。所以我說,我們要把駐軍人數減少到2萬5千人。」

6月下旬,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會見波蘭總統杜達時表示,美國可能會將部分從德國撤出的美軍部署至波蘭。

特朗普總統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指責北約組織中的歐洲國家防務支出太少。他表示,北約成員國不能讓美國承擔絶大部分的防務開支。

根據2014年北約峰會確定的標凖,北約歐洲成員國在2024年之前把防務支出提高至佔GDP2%的水平。儘管德國近年來增加了防務開支,但德國承認根據對目前情況的評估,德國的國防預算要到2031年才能達到這一標凖。

在美國國防部正式宣佈從德國撤軍三分之一的計劃之後,特朗普總統隨即在白宮向記者們說:「我們再也不想做冤大頭了。我們減少駐軍因為他們不肯付帳。就是這麼簡單。」

削弱北約

對美國撤軍的決定,德國官員一直表示不滿。德國方面認為,這將「削弱北約聯盟」,「影響美德關係」。

在美國國內,國會議員對華盛頓的這一決定也有諸多批評,認為此舉傷害美國自身利益,是「向朋友和盟友臉上打了一記耳光」。


BBC防衛事務記者喬納森·馬庫斯(Jonathan Marcus)分析認為:

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美國總統特朗普2019年12月出席北約峰會。

Reuters
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美國總統特朗普2019年12月出席北約峰會。

美國這一決定從一開始就讓德國政府擔心,也會讓美國在北約的其他盟友感到不安。

德國駐美國大使艾米莉·哈伯(Emily Harber)曾講出了北約成員國曆來的傳統想法,那就是美國在歐洲駐軍的目的,與其說是為德國提供保護,不如說是在保護大西洋兩岸的安全。

分析人士還指出,美國在德國駐扎相當的軍力,也為美國在中東、非洲和其他地方展開行動提供了重要的中轉點和跳板。

戰略專家們認為,美國此舉只能讓俄羅斯獲利,卻削弱北約的整體性。在歐洲以外的美國盟友們也會對此舉密切關注,他們中的很多已經看到,特朗普政府在眼下大國競爭日趨激烈的時候,卻難以捉摸也愈發不可靠了。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事實查核組(BBC Reality Check)的數字,北約各國政府用於國防的總支出有近70%由美國承擔。但美國是個全球超級大國,軍事防衛承諾遍布世界各地,而不僅僅只在歐洲。

根據北約的估計,美國2019年用於國防的經費佔GDP的3.4%,北約歐洲成員國和加拿大的平均軍費佔各國GDP1.55%。

北約的運作開銷由各成員國共同承擔,其中包括

  • 北約總部的文職和行政開支
  • 聯合行動、戰略指揮、雷達和預警系統,訓練和協調
  • 國防通訊系統、機場、港口和燃料供應。

根據北約提供的數字,2019年北約文職和軍事預算約為18.4億美元,其中美國支付22%,德國支付14.76%,法國和英國分別接近10.5%,其餘由其他北約成員國分擔。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