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中美關係:美國擬驅逐三千名「解放軍院校背景」中國研究生

美國政界接連發出信號,將進一步限制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高校的學術範圍。據報道,華盛頓計劃取消幾千名有中國軍隊院校背景的研究生和研究員的簽證。

《紐約時報》28日引述不具名官員指,美國政府正考慮取消某些研究生級別的中國學生簽證。這些學生畢業自「與中國軍方有直接聯繫」的院校。據官方估計,如果政策落實,受影響人數約3000人。

中國是在美國際留學生的第一來源國,目前約有36萬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就讀。儘管可能受影響學生數目只佔總數的約1%,該政策將史無前例地驅逐一批中國留學生。

近期,中美兩國在科技、貿易、新冠疫情輿論等領域展開了以牙還牙的交鋒,還分別收緊了對彼此國民的記者簽證。

若上述政策落實,或將中美緊張對峙拓展至教育領域。

《紐約時報》的報道引述美國官員指,目前沒有證據證明簽證將受影響學生,在美國從事了任何不法行為,但美方主要擔憂他們畢業的中國本科院校,以及他們曾接受諜報訓練。

中國可能對這一簽證新規採取報復措施,收緊對美國在華學生及研究人員的簽證。

哪些院校的畢業生將受影響?

美方並未公布受影響學校的名單。中國解放軍有40多所高等院校,包括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位於長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都是中央軍委直屬院校。

另有7所高校直屬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俗稱「國防七子」,被認為與軍方有密切聯繫。其中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抗天大學與南京理工大學。

目前認不清楚,這些與軍方關係密切、但不直屬軍方的高等院校是否也在新簽證政策打擊範圍內。

上周,美國商務部將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加入「實體清單」,禁止其在未得到美方批准之下進口美國技術。

該報道引述美國官員稱,這些院校的學生有的為中國政府從事情報工作,以交換學費補貼,他們出國留學需經過中國政府的篩選與准許。

政策可能造成何種衝擊?

美方官員認為,中國政府的情報人員常年利用美國學生簽證從事諜報工作、盜竊知識產權,美國亟需填補這一漏洞。

身處中美交流最前沿的留學生,已成為美國的防範對象。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美方就這一簽證政策研判多時,與近日美中圍繞港版《國安法》、對香港的特殊待遇的交鋒無關。在本周較早前,總統特朗普與國務卿蓬佩奧曾在白宮討論這一新簽證政策。

Students attending a lecture

Getty Images

該政策不僅直接影響數千名中國留學生,還可能使未來的中國留學生對美國望而卻步。

新浪微博上相關討論中,一名中國網友寫道:「美國等著後悔吧,裏面至少10個錢學森。」

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中國學生在美國院校畢業後,留在美國就業或從事研究,其中又以理工科畢業生為多數。

美國最大的幾家科技公司僱傭了為數眾多的中國籍工程師。

在新冠疫情期間,被全球媒體廣泛引用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疫情可視化地圖,就是由兩名來自中國的博士學生與他們的導師共同打造的。

如果中國在美留學生人數大幅下滑,美國高等院校的收入估計將受到打擊。某些中小院校對中國學生的經濟依賴,比起常春藤精英學校更高。

2018年10月,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多名美國政府內部消息源指,以白宮幕僚史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為代表的白宮鷹派官員,曾建議總統特朗普停止向中國公民發放學生簽證,以打擊中國對美國的間諜行為。這一提議在美國駐華大使特裏·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反對下終止。

美國近年重拳打擊中國招募海外人才的「千人計劃",理工科的中國留學生也成為政府與國會重點審視的對象。

27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與瑪莎·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提出「安全校園」法案,禁止中國公民在美國大學理工專業的研究生或博士項目中學習。眾議院也已提出相關提案。

科頓表示:「中國共產黨常年以來利用美國大學從事諜報工作。更不堪的是他們利用了我們現存法律的漏洞……這一法案將保護我們的國家安全,保護美國研究機構的完整性。」

目前36萬中國在美留學生當中,42%學習理工科專業。

2018年,美國收緊部分中國理工科留學生的簽證,學習機器人、航空和高科技製造業等學科的學生,簽證期效限制為一年。其餘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有效期一般為5年。

當年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文件中載明,將收緊簽證審查,以「減少非傳統情報收集者的經濟盜竊行為」。

來自中國的美國康奈爾大學量子物理學博士後學者、作家程揚揚擔心,中國留學生的族裔身份被中美兩國操控,他們將成為雙重受害者。

她在推特上寫道,中國學生、學者或被迫夾在「手伸得太遠的宗源國」與「過度焦慮的華盛頓建制派」之間。

https://twitter.com/yangyang_cheng/status/1265736021267886082?s=20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