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新聞

Yahoo 行動版

睇盡即時本地生活資訊

天氣交通、港股美股匯率、城中熱購,盡在掌握。

中文

肺炎疫情:美國紐約州長稱「不想當武漢,不想被封城」

<![CDATA[

紐約州長對封鎖措施表達憂慮。

EPA
紐約州長對封鎖措施表達憂慮。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隔離紐約州「沒有必要」。此前紐約州州長稱這樣做很「荒謬」。

特朗普說,最新決定是基於白宮新冠病毒特別工作組的建議做出的。

特朗普總統此前曾表示,他可能對紐約州、新澤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的部分地區實施隔離,以減緩新冠病毒傳播。

紐約確診案例超過52000,佔全美確診病例的一半。

特朗普稱,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將向紐約、新澤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發出強烈的旅行建議,而不是進行隔離。

特朗普命令底特律一家汽車廠開始生產呼吸機。

REUTERS
特朗普命令底特律一家汽車廠開始生產呼吸機。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隨後發表聲明,敦促這三個州的居民,在14天內避免進行所有不必要的國內旅行。

該建議不適用於「關鍵基礎性設施」服務提供商,包括醫療人員和食品供應商。

特朗普在當地時間周六(3月28日)早些時候對記者談到紐約的局勢時說:「我們希望看到它被隔離,因為這是一個熱點……我正在考慮。」

他說,這樣做的目的是減緩該病毒向美國其他地區傳播。

「佛羅里達州遇到問題。很多紐約人都往那兒跑。我們不希望那樣。」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回答說,隔離紐約州將是「荒謬的」

Getty Images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回答說,隔離紐約州將是「荒謬的」。
banner_top2

BBC
Banner

BBC

紐約州長怎麼說?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回答說,隔離紐約州將是「荒謬的」和「反美的」。

「如果說我們在地理上被限制離開,那就是封鎖。」

他說,紐約已經採取措施禁止大型聚會,並命令人們呆在家裏,但他反對任何「封鎖」措施。

「那樣的話,我們將成為中國的武漢,那根本不合理。」他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這將導致股市崩盤,美國經濟想要恢復過來,短則數月多則數年。

他說:「那會使金融業癱瘓。」

「我不知道法律上是否可執行。從醫學的角度而言,我不知道想要實現什麼。」

https://twitter.com/RyanWelchPhotog/status/1243659531839836162

庫莫還表示,如果附近的羅德島政府繼續針對紐約人,威脅他們如不隔離檢疫將被起訴,他將起訴羅德島。

周五,羅德島州州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部署了國民警衛隊,攔停掛紐約牌照的汽車,以提醒他們該州的隔離措施。士兵們在沿海的度假社區挨家挨戶詢問最近是否有居民去過紐約市。

白宮曾表示,離開紐約市的任何人都應自我隔離14天。

A minor New York celebrity who poses for tourist photos as the Naked Cowboy wears a mask in mostly deserted Times Square

Reuters
一位赤身戴有口罩的年輕人在空蕩蕩的紐約時代廣場演唱。

美國最新消息是什麼?

美國的死亡人數超過1800人,人數仍然低於意大利和中國。但是紐約、新奧爾良、底特律和西雅圖都有病毒集中感染的熱點。

周六美國首次發現一名嬰兒感染新冠病毒,該嬰兒在芝加哥去世。

庫莫在新聞發佈會上說,由於疫情暴發,紐約將總統初選推遲兩個月,至6月23日。

他還表示,危機的頂點將在未來14到21天之內發生。而該州很快將需要30000台呼吸機,而由於需求激增,每台呼吸機的價格已上漲至45,000美元。

他補充說,特朗普已批准建造四家臨時醫院。

路易斯安那州對呼吸機的需求上漲一倍。州長約翰·愛德華茲(John Bel Edwards)表示,新奧爾良將可能在4月2日之前用盡呼吸機,如果新感染人數沒有減少,則可能在4月7日之前用盡病牀。

「這不是一個站不住腳的假設。而是將即將發生的事情。」

特朗普總統已命令底特律的一家汽車製造商生產更多的呼吸機。

紐約市的醫院正迅速耗盡醫療設備和個人防護裝備。美國大多數城市的市長表示,預計未來幾周,防護裝備將面臨嚴重短缺。

星期六,特朗普見證了美國海軍「安慰」號醫院船(USNS Comfort)從弗吉尼亞出發,駛向紐約,船上有1000張牀位。該船將停泊在曼哈頓的一個碼頭,以應對紐約預計出現的大量病患。

特朗普簽署了一項2.2萬億美元的救助法案,周五在美國國會通過,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財政刺激方案。

以下是全球感染數據每日更新

Click here to see the BBC interactive
]]>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更多內容